隔夜菜的是是非非

标签:
隔夜菜亚硝酸盐微生物 |
分类: 吃货福利社 |
1. 隔夜菜=亚硝酸盐=致癌?
我们知道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尤其是施用氮肥较多的蔬菜。硝酸盐在还原菌或还原酶的作用下会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人体与血红蛋白结合,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引起急性中毒;同时,在胃的酸性环境中,部分亚硝酸盐可以与氨基酸或者胺类反应,生成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N-亚硝基化合物,进而增加消化系统癌变以及肝癌、鼻咽癌、膀胱癌等发病风险。于是,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中,隔夜菜因亚硝酸盐而被紧紧扣上了致癌的帽子。
但是,真实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一般不会很高!蔬菜在清洗、去皮及加热过程中本身就会减少一定硝酸盐含量,有研究表明可达52%。对于烹调后的蔬菜,范志红老师的测定结果表明,如果不经翻动直接放入4℃冰箱,24小时之后,菠菜等绿叶菜的亚硝酸盐含量约从3mg/kg升到7mg/kg。我本人所在的科研团队针对白菜、芹菜、冬瓜和茄子等蔬菜所做的实验也得出相似的结果——即使在室温,亚硝酸盐在存放24小时后的含量也仅为7mg/kg左右。通常认为,成年人一次摄入0.2克以上的亚硝酸盐才有可能发生急性中毒,粗略估算下,这是一次28千克的菜量啊!
过去,研究人员与媒体总是拿《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对蔬菜设定的亚硝酸盐含量不超过4mg/kg的标准来进行衡量,而最新的《GB 276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已对这一指标进行了修改——腌渍蔬菜低于20mg/kg即可,其它种类蔬菜并没有涉及。如果考虑到熟肉制品30-70mg/kg之间的许可残留量,考虑到亚硝酸盐并不会蓄积中毒,考虑到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增加人体NO产生量,从而达到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等有益功效,隔夜菜中亚硝酸盐的危害其实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夸张,隔夜菜也没有充分理由因为亚硝酸盐而成为谴责的焦点。
2. 微生物繁殖=不安全食品?
除了亚硝酸盐,微生物的作用也不能忽视。美味营养的食物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有研究就表明肉毒梭菌可能出现在家庭自制豆制品及肉类中。我本人所在的科研团队也证明了菌落总数的上升趋势。菌落总数是判定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它的增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食品的安全性。
但是,微生物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在蔬菜、肉类的高温加工过程中,各种还原菌、还原酶以及其它致病菌等微生物几乎都可被杀死或灭活。再次食用时,我们往往也会重新加热。只要我们自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再次食用时将饭菜充分加热透,就不用把饭吃的心惊胆战。
3. 隔夜菜,是去是留?
所谓的“隔夜菜”,事实上只是存放条件和时间长短的问题,隔一顿、隔两顿,只要不是做好立即吃的食物,其实都可划入这一大范畴。对于不提倡吃隔夜菜的原因,我们更应该关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损失,同时叶菜类在存放过程中的变黄变软也会使我们丧失愉悦的口感。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只有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才能够从各方面满足我们健康、安全和美味可口的需求。但在特殊情况下,是选择外面新鲜出炉却没有质量安全保障的地沟油大餐?还是合理储存的隔夜菜呢?我想后者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吧!
http://s1/mw690/002tKdSNzy6Uh1XR5i8a0&690
4. 如何让隔夜菜更安全?
首先,应保证食材新鲜卫生,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堵住危害来源;其次,合理烹调,认真清洗和适当焯水都可以去除部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高温加热也能降低致病菌等微生物的隐患;再次,合理储存,如果不能保证一餐吃完所有食物,那么就要在烹饪完成后第一时间将吃不掉的部分装进保鲜盒,待冷却后封口放进4℃冰箱,并且再次食用前要保证做到充分加热。
如果还是担心亚硝酸盐的影响,我们也可以多食用一些可能抑制亚硝酸盐形成的食物。富含大蒜素的大蒜、富含茶多酚的茶叶、富含维生素C和黄酮等天然抗氧化剂的猕猴桃等蔬果均被证明有一定的功效。因此饭后可适当食用些水果。
参考文献:
[1] 林周孟,吴叶仙,李建勇,等.存放时间及存放温度对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08,24(24): 2676-2678
[2]曹会兰.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和预防[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3,20(2): 57-58
[3]Tamme T, Reinik M, Roasto M, et al. Impact of food processing and storage conditions on nitrate content in canned vegetable-based infant foods [J].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 2009, 72: 1764-1768
[4]范志红.蒸锅水和隔夜菜真的有毒吗?[EB/OL].http://snowheart19.blog.sohu.com/190673684.html,2011-11-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276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6]葛可佑.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38
[7]张建华.天然大蒜素阻断硝酸盐还原酶的实验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7,7(2):278-279
[8]周才琼,陈玉山,李干红,等.茶及茶多酚对NO2-清除作用的体外试验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1):59-61
[9]高毓嵘.维生素C对成品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中国调味品,2010,35(5):102-104
[10]张庆乐,王浩,李静,等.黄酮类化合物在阻断亚硝胺合成中的应用[J].食品科技,2008,33(8):165-167
说明:
文章原创,欢迎交流探讨,商业转载请联系本人。
作者信息:
李洋
食品工程硕士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新浪微博:@营养师李洋
QQ:30910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