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综合组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开课:郑艳艳《杵歌》

(2019-12-09 22:23:47)
分类: 教师公开课活动

   

杵歌》教学设计

 

 

  

杵歌

  

欣赏课

  

岩头镇鲤溪学校

  

郑艳艳

【单元浏览】

本单元的主题是“劳动的歌”,号子、山歌、小调是中国民歌的三大体裁,在全中国各地各民族中分布广泛 ,是初中学生应该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和学习的基本内容,其中号子因为随着时代劳动方式的演进而逐渐消失,特别是居住在城市的学生很少能见到听到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风格各异、魅力无穷的劳动号子。本单元通过《军民大生产》、《杵歌》、《船工号子》、《哈腰挂》、《催咚催》来让学生了解劳动歌曲,这五首作品几乎概括重要的劳动号子类别,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风格,而且演唱形式多样。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学习体会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体现的色彩。五声调式不是中国独有的,但在中国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国五声调式不是靠讲解知识概念,而是靠听觉体验去感受品味他们的独特魅力。

 

【教材分析】

《杵歌》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可以歌唱、欣赏、表演的作品,所以本节课我为了上让学生体验,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歌唱、律动感受音乐。这个作品为五声羽调式,2/4拍,一段体结构。该曲音乐节奏鲜明,旋律流畅,起伏较大,既有劳动节律,又优美动人,体现高山族同胞勤奋、乐观、豪放的性格,并生动的展现了高山族同胞的生活风俗习惯。

歌曲由ab两个长乐句组成,并紧紧围绕“羽”音展开进行。a句结束于“6”音,并延续了3小节,使音乐和感情都相对归于平静,这与乐曲最后的长结束音形成一种呼应。b句中的开始小节的“6”与第一乐句尾音“6”构成八度大跳,并通过  节奏的紧密性和强拍强位置上休止符的使用,加强了与第一乐句结尾对比,突显了音调的豪放、乐观的精神。全曲歌词都是衬词,增加了歌曲内容的鲜明性和生动性,尽管没有实词、指向,但所表现的高山族乐观、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是很明显的。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音乐的理解、掌握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这时的学生比较喜欢唱歌,尤其是欢快活泼的歌曲,歌曲《杵歌》就是一首情绪欢快、活泼,带有舞蹈性,比较适合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并用体验式的方法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精准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生通过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以及律动的体验来感受劳动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关系。

2、通过欣赏是学生了解农事号子的特点以及作用。

3、了解中国五声调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体验、演唱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劳动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对我国的民歌中的劳动号子歌曲产兴趣,并喜爱劳动并尊重劳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能够感受劳动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关系。

2、了解五声调式。

教学难点:能够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并感受劳动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关系。

【教学准备】

杵、竹筷子、电子琴,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动标题

活动目标

活动步骤

设计理念

一、导入

 

引出舂米的动作

 

导语:同学们,现在正是稻谷丰收的季节,很多农民都在割稻谷,打稻谷,晒稻谷等农事活动。这节课老师想带领你们去看看我们中国台湾的高山族的农事活动变化。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感受一下他们在描述些什么。

一、观看视频《舂米谣》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看完这个视频,他们在歌唱些什么?

生:他们在歌唱舂米的发展变化、他们在歌唱生活在快速发展,他们在边劳动边歌唱。

师:高山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民族凡是举行仪式、耕作、打猎、锄草、恋爱、饮酒都要唱歌来表达他们的心情的。正如你们所看到的,他们喜欢边劳动边歌唱,那有没有同学注意到他们舂米时所做的动作是什么?

学生表达示范动作

通过视频让学生对舂米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二、教授新课

 

为后面律动做准备

 

 

 

 

感受音乐节奏与劳动节奏的关系

 

 

 

 

 

感受衬词的作用

 

 

 

 

 

 

学唱歌去为后面歌舞唱做准备

 

了解五声调式

 

 

 

 

 

让学生感受舞蹈唱。

1、教授舂米的动作

师:那老师现在想邀请三位同学跟老师一起来舂米,其他同学在下面用竹筷子体验,你们感受一下什么时候是发力的时候。

生:放下去的时候是发力的时候,抬起来是不发力的。

师:舂米其是一项将稻谷去皮的过程,相对其他劳动体力消耗少一些,所以他们的速度也是中速的,并不会那么的快。而且你们发现他们在发力的时候是大家同步一起发力,这样才能是大家齐心协力,一同发力的感觉。现在你们跟老师再来体验一下。

衔接语:这样干农活是很枯燥的,于是那些妇女们在边劳动的时候就会边唱歌曲以表示他们喜悦的心情解解乏。下面我一起跟随音乐一起舂米。

2、跟随音乐做律动,感受劳动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关系以及作用

师:那你们有没有发现音乐的节奏与劳动的节奏有没有联系?

生:用力的发力点和音乐的强拍是同步的,而且边歌唱边劳动使音乐更加的带劲。所以说音乐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3、解衬词

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听懂了他们在唱什么吗?歌词意思是什么听懂了吗?

生:听不懂

师:该词无任何含义,现在我们一起带节奏的来念一念。

4、有节奏的边律动边节奏

师:那你们有没有发现第一乐段,第二句与第一句一样,第三局与一二句只有首尾略有不同。

师:民歌是口头传唱流传下来的,现在你们跟随老师带上旋律来唱一唱这首劳动号子

5、教唱歌曲(口头传唱的方式教唱)

6、出示曲谱,讲解五声调式

师:你们一起来看看曲谱,找找这个作品是有哪些音组成的?

生:612356

师:他是中国民族调式,我们一起来看看尾音是落在“6”上,所以这个作品师羽调式。

7、完整的边律动变演唱体验

提醒:注意音乐律动与劳动的律动的联系

衔接语:随着科技的法展,电动机取代了舂米劳,劳动号子也离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远了,只是这个劳动号子演变成劳动歌舞,现在我们一起跟随老师舞动感受喜悦的心情

8、动一动(教动作)

9、全曲边唱边舞蹈律动

让学计生通过动作来体验舂米的当时的氛围,为后面做铺垫。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体验再感受劳动号子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有节奏的朗读歌词为后面歌唱做准备

 

口头传唱遵循民歌的特点,为后面歌舞演唱做准备。

 

 

 

 

 

根据舂米的发展最后为歌舞唱所以边舞蹈边做律动歌唱,全方面体验当时的氛围

 

 

 

三、小结下课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领略了台湾高山族当地民歌的特点,音乐来源于生活。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爱上我们的民歌,爱上我们的民族音乐,喜爱劳动并尊重劳动。

总结提升到情感价值观。

【教学反思】

 

 

 综合组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开课:郑艳艳《杵歌》

综合组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开课:郑艳艳《杵歌》

综合组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开课:郑艳艳《杵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