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4课题教学设计

(2022-06-09 16:27:54)

教学设计

                                 ——羊毫街小学课题组      时间:4.18

姓名

周青梅

总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的实践与研究

组别

语文

 

习作指导课——“我的心爱之物

1.选取一件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写清楚样子和来历。

2.能借助“习作提示”和已有的学习经验把自己的感受写清楚。

任务一: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任务二:怎样写,让大家看到后觉得确实是你的心爱之物呢?

1.先习作。

2.分享伙伴的作品:

写完后,和附近的同学交换看一看。

互相批阅,提出自己的建议。

听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要求,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大家都自读了“习作提示”,从自己喜欢的东西中选出了最钟爱的一件,并把实物或照片带来了,下面,我们就进行“我的心爱之物”分享交流。。

1,任务一: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出示“分享交流小提示”:

1)要介绍清楚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以及喜欢它的原因,也可以说说你和它的小故事。

2)每个同学讲完后,其他同学可以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没听明白的地方可以让讲述同学补充。

2.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在介绍心爱之物的样子时,要把主要特点说清楚,不要面面俱到。

2)在交流和心爱之物相关的故事时,说清楚来龙去脉,注意讲出细节,表达自己真实情感。

4,任务二:怎样写,让大家看到后觉得确实是你的心爱之物呢?

思路导航首先是你选择的物品是你非常喜爱的,写时你的喜爱之情就会融入到作文的字里行间;其次需要你抓住这个物品的外形特点、来历以及你觉得“心爱”的理由。

技法点拨

1.认真筛选,定物品。

本次习作的可写范围太大,究竟写什么呢?大家可以先将自己喜欢的物品名称罗列出来。然后围绕本次的习作要求再筛选,哪个物品更容易运用本单元的写作方法来写呢,就选定写那一个。

2.习作选择写什么是很关键的一步,我们该选择写什么?

1)能以小见大的:选取那些看似细小平凡,实则含义深刻的小事小物作为文章的材料。

2)能与众不同的:选择自己觉得喜爱并有话可写的,别人写的最好不要写。

3)能联系生活的:选取的物品能联系生活,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

4)能放飞想象的:联想和想象是作文制胜的一大法宝,习作时合理的展开有意义的想象,能拓展写作空间。

5)能有话可说的:选材最有效、最省力的方法是选取自己最熟悉的物品,从一个方面或几个片断运用学过的表达手法来写,一定有说不完的话。

3.仔细观察,写样子。

1)我们写物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心爱之物的样子一定要写清楚,这需要仔细的观察,比如介绍一种蔬菜或水果,调动视觉、味觉、嗅觉等从它的外形、颜色、滋味来观察;介绍电器、文具、玩具应重点从其外形、结构、功能、玩法等方面入手观察。

2)观察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观察时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

4.三言两语,说来历。如何写好来历呢?

无论写的什么物品,来历可以作为略写,三言两语交代清楚即可。当然如果喜欢的最主要原因是来历,那么就要重点写了。

5.具体事例,显心爱。如何写出“心爱”之情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爱要写出“心爱”,就要在字里行间表达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自由习作,畅快表达

全班交流后,学生立刻动笔,当堂完成习作。

教具

学具

 

2022.4课题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

2022.4课题教学设计2022.4课题教学设计 

2022.4课题教学设计 

2022.4课题教学设计2022.4课题教学设计 

2022.4课题教学设计 

2022.4课题教学设计 

 

2022.4课题教学设计 

 

 

 

    次习作的内容是写我的心爱之物,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一个美丽的贝壳,一件漂亮的毛绒玩具,一辆具有特殊意义的自行车……题目的重点应落在“心爱”两个字眼上,整篇文章应该围绕着“心爱”这个词展开叙述和描写,使人读了以后,感到你确实从心里喜爱这个玩具或学习用品。       般来说,写这类题目,先要介绍它的来历,描绘一下它的形状、颜色、用途以及你为什么喜爱这个玩具或学习用品,自己是如何爱这一物品的,有一些什么具体事例,还要写一些围绕这一心爱物品所发生的事情,在叙述中渗透进自己的思想感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