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老友钱培琛

(2012-05-15 12:00:40)
标签:

钱培琛

梦的碎片

艺术

文化

http://s6/middle/873adcf5g799ac4be51e5&690


   我与培琛君相识近三十载,当年文革甫歇,众人往来有喜色。某日友人携培琛君来访,一见如故。他大我十余岁,正当壮年,仪表堂堂,如七十年代所有画家那样不分长幼尊卑,兴冲冲带着画作给我看。

    他是我所熟知的那一路上海在野画家:天然个人主义,不属于美协,不参加官方展览,从来信奉为艺术而艺术,信服绘画就是色彩的愉悦,画笔永远对准大都会的日常缤纷:法租界、老洋房,还有照射在梧桐树顶端的朝霞与夕阳……培琛君的本业是数学教师,早已画了大量风景写生画,这在文革期间既意味着纯绘画立场,也是一种政治姿态。劫难之后同行相见,众人的激情是终于能够坦然大谈纯绘画了。

    那几年的气氛总像有什么事即将发生。1979年元月,文革后第一次在野行动《十二人画展》在上海外滩左近的黄浦区少年宫举事,钱陪琛名列其中,而且是发起人。

    今天,《十二人画展》经已写入比较准确详实的中国当代美术史版本。它要比日后声名卓著的《星星画展》发难更早,更具非政治化意识,其深层价值可能要到今天才看得清楚:《十二人画展》的油画家几乎清一色是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影响,衔接了民国时期第一代西画家被中断的美学实践,这一实践的潜流,便是文革期间上海“地下”画家群——我至今记得画展展厅播放着斯特劳斯的“兰色多瑙河”,这首十九世纪末的维也纳园舞曲在黄浦江畔一遍又一遍回响着,既散播遥向欧洲的怀旧情调,又仿佛是解冻后中国当代绘画的预告。墙面上一幅幅画作俨然是欧洲绘画前世遗留在晦暗亚洲的“人质”,坚守着异国的昔年的美学,却因在急于摆脱愚昧的中国而新意盎然,散播着无穷的信心。

    1982年初,我与培琛君在纽约再度相会,踏雪寻访美术馆,留恋终日,或者吃碗方便面,然后进夜校学英文。初到异邦,两人踯躅曼哈顿街头,没完没了发各种感慨,除了讨厌的乡愁,当然还包括赏鉴街头的异国丽人。我们同住皇后区艾尔姆赫斯特区一条地铁干线的两端,尤记得春末黄昏,培琛君拨来电话:菜做好了,过来吧。我于是寻过去,远远看见他坐在门前台阶上等我,镜片反射着纽约的夕阳光。进门上楼,桌上两付碗筷,菜蔬中总有留学者常吃的便宜鸡腿,红烧,多油,热气蒸腾……去国的失落,求道的热忱,上海退远了,话却是说不完,忽儿忆及文革旧事,忽儿是白天在美术馆的感兴,夜里常是他送我回寓,快到时,又是我送他回向地铁那一端,再走一程。

    培琛君的善感尽在他画中。纽约激发艺术的情热,亦唤醒文化的省思:当我们终于目睹梦中奢念的印象派原件,同时目击整个西方美术史的浩瀚经典,而变换无穷的现代与后现代艺术更使眼界豁然大开而无所适从——他在《十二人画展》中迸发的激情,我在西藏组画中追求的蕴籍,一到纽约便即烟消云散,过时而虚妄,化为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二十多年过去,再见培琛君,他已是六十开外的老青年,我也过了知天命的岁数。看他大量近作,我欣悦于他在道途中仍然善感而热情,并找到了新路,超越了初到纽约时的状态,而依然信守自己的来路:论来路,培琛君素喜印象派浓烈奔放的色域,于今犹然;但在纽约当代艺术的个人跋涉中,他有所取,有所弃,大致说来似有如下数端:

    在更其猛烈沉郁的色彩布局中,培琛君放弃了早年的风景写生,此其一;由“景”的抒情性描绘转向“图式”的游戏,画面主题成为符号的设置,力求单纯,此其二;这些符号或是古典唐风人物造型的截取挪移,或以非文化属性如马的造型出之,二者均为设局的籍口,暗示着文化乡愁,以及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再认识,此其三;大胆引入普普艺术概念,以麻布、缝制等非绘画材料与手段,增设现成品的质地量感,此其四;当温和而适度地综合以上理念与手法之际,培琛君有节制地调理部分原始艺术的装饰性及行为艺术的随机性,使刻意安排与偶发效果同时奏效,寻求一种不再是绘画的绘画效果,此其五。总之,在变与不变的抉择中,培琛君和三十年前不一样了,他被纽约纷繁的艺术景观带离了印象派情结,但又和三十年前一样,精力充沛,沉溺于创作的冲动与快感。

    我与培琛君都来自上海而迷失在纽约。这种迷失的痛苦与快乐,具体而微。我们很难忘怀踯躅曼哈顿街头的往事,并庆幸终于摆脱了那段时光的亢奋与茫然,走到今天——我仅以上面这些文字,祝贺老朋友培琛君北京画展成功!

 

陈丹青

2006年9月2日写在纽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画家钱培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