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说课稿

(2011-07-26 21:36:58)
标签:

除数

两位数

口算除法

说课稿

杂谈

分类: 说课评课

《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掌握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所以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析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基础,所以本节的计算学生应该不难学会,主要是让学生明白算理,还有就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算意思,让教学为生活服务。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以及相应的估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促进他们的迁移、有序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教学难点是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知识迁移。
   1、口算。
   20×4 30×7 80÷4 210÷7
   2、估算。
   81÷8≈ 122÷4≈
   由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通过复习为的是让学生会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自己探究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先出示乐满地图片,问:这是什么地方?你想去玩吗?然后出示题目:现在学校购买了80张门票,每班需要20张门票,可以分给几个班?
   如何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教材中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提供的情境改成去乐满地玩如何分门票,以此为情境展开教学,我觉得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观察这题有什么特点?揭示课题。
   (三)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1、让学生尝试解答。(这时学生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2、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探究计算方法。
   每张准备了80张门票,让学生动手圈一圈。
   3、整理思路,指明汇报。学生汇报老师电脑演示。
   这样设计是先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感知,再通过动手操作验证思路,形成表象,归纳抽象出算理。
   4、板书学生口算想法,然后让同桌互相说一说。
   5、巩固练习。
   60÷20 90÷30
   6、再次创设情境。咱们一共120人,每艘船限坐30人,运几次才能运完?
   这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让学生尝试练习,学生会根据例1的口算方法想,这 时老师应注意的是让学生多说算理,然后再通过电脑动画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7、巩固练习。
   180÷30 420÷60
   学生已有表内除法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作为基础,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它地算理,于是在课堂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地学习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不同的口算方法后,再让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说算理,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8、学习估算。把上面两题改一改。
   现有83张门票,怎么办呢?让学生说一说。
   再出示一共是119,现在大约需要几条船?
   通过创设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到生活中有时不需要很精确的结果,这时就要用到估算的方法。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这样的计算教学更有意义些。
   (四)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学生年龄小,如果只是单一的让学生做口算练习,无法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练习形式多样化,设计了如下练习:
   1、猜一猜。题目的背景是一个风景地,学生解答正确后,就可以知道是什么地方了。
   2、开启智慧门。
   3、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富有趣味性,做得寓学于乐。
   (五)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