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平度》2025年5月26日发文《文字的味道》
(2025-07-09 08:44:31)文字的味道
田秀明
我一直以为,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要有味道的。对于写作者来说,好文章是人生百味的积累;对于阅读者来说,好文章是触动心灵的享受。文字的味道,或甜或苦,或酸或辣,百般滋味,揉进文字里,一遍遍读来,震撼着人的心灵,升华着人的精神。
有些文章,读过也只是读过了,如过眼云烟,飘飘而去,留不下一点儿印象,这样的文章,缺少的就是味道,算不上是好文章;而有些文章,读着读着,总是让人不忍释手,这样的文章味道浓郁,留给人的记忆也是长久的。好的文章,讲究的就是文字的味道,味道有了,文章自然就能吸引人的眼球,打动人的内心。
写作有时候与烹饪是一码事,工于烹饪的大厨,并不需要高端的食材,而是巧于味道的调和,端上来的菜品总是色香俱有。写作也是这样的,善于写作的人,哪怕只是一片落叶,一缕阳光,或者一条老巷,都能在笔端幻化出无穷无尽的美感,让阅读者赏心悦目。我以为,这就是文字的味道,文字的魅力。
我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每有闲暇,便手不释卷,哪怕只是读上一段,内心也充盈了许多。一个作家有一个作家的写作风格,风格不同,文字里流露的味道也就不尽相同,就像摆在面前的一桌菜,蔬菜有蔬菜的味,荤菜有荤菜的味。
汪曾祺先生是我喜爱的作家,总觉得先生的文字里流淌着浓浓的烟火味。先生在《人间草木》里说,“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在《夏天》里说,“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他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先生的文字很朴素,朴素得甚至有点俗,正是这样的俗,造就了文字里的烟火味。
作家刘亮程我也很喜欢,以为刘亮程的文字,从来都不缺少乡土味。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感动了无数人,文章不长,却很耐读。《狗这一辈子》里写道,“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人已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此时狗语大作,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与虫共眠》里写道,“一年一年听着虫鸣,使我感受到了小虫子的永恒。而我正在世上苦度最后的几十个春秋。面朝黄土没有叫声。”每一段文字,都蕴含着乡情与乡愁,都是乡土的味道。
当然,文字的味道不仅仅如此。好的文章,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这样的文章,才有味道,才能引起阅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