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日报》2024年7月8日发文《乡下的萤火虫》
(2024-07-08 08:33:33)乡下的萤火虫
田秀明
乡下的孩子,没有一个不喜欢小虫子的,没有一个没有玩过小虫子的,春天墙洞里掏蜜蜂,夏天树荫下粘知了,秋天草丛里逮蟋蟀,就连随处可见的小蚂蚁,也能让几个顽童脏兮兮地趴在地上,一玩就是一个下午。乡下是小虫子的天堂,舞姿翩翩的,歌声袅袅的,天上飞的,地里藏的,每一个小虫子都能让乡下的孩子童心泛滥。
夏天的夜晚,凉风习习,小虫子们也登场了。知了像个不知疲倦的歌手,唱了一天了,声音里听出了嘶哑;池塘里的青蛙,“呱呱呱、呱呱呱”地叫个不停,击鼓一般,呼唤着千军万马;讨厌的蚊子,“嗡嗡嗡”地在身边绕来绕去,怎么赶都赶不走,一不注意就被叮了一个包。萤火虫也出来了,像一个提着灯笼的夜行者,在漆黑黑的夜空里,飞着舞着,扑闪着莹莹的微光。
古代人有“腐草为萤”的传说,腐草里是化不出萤火虫的,只是萤火虫幼虫的温床,萤火虫是土生土长的乡下的萤火虫。萤火虫飞在乡下,飞在乡下夏天的夜空里,就像坚守在乡下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样,栉风沐雨,微微生光。城里没有萤火虫的安身之所,即便是误打误撞地飞去一回,小小的萤光终究敌不过强烈的灯光,也不能被城里人所青睐,只是当作普通的飞虫而已。
在乡下,从小,我们是听着古人囊萤夜读的故事长大的。每到夏日的夜晚,我们就眼巴巴地望着漆黑的夜空,盼着萤火虫也早点飞出来。“快看,萤火虫。”不知是谁惊呼了一声,一大帮顽童手里举着芭蕉扇,追逐着萤火虫的微光,萤火虫飞得摇摇晃晃,我们也追得跌跌撞撞,欢声笑语响彻在夏天的夜空。抓回来的萤火虫,装进透明的玻璃瓶里,抓得越多,瓶子越亮。睡觉时放在枕头旁边,一闪一闪的,仿佛能点亮儿时童真的梦。
作家庞余亮也是在乡下长大的,不然也写不出如此趣味横生的《小虫子》,乡土味的《小虫子》,怎么能少了萤火虫的影子呢?“这只黄萤火虫实在太亮了,是他见过的最大最亮的萤火虫,简直就像他们家里的一盏小月亮。”“过了一会,萤火虫落到了母亲的头上了!天啦,实在太神奇了。这只萤火虫像是母亲头上的银簪子!”能把萤火虫比作是银簪子的,恐怕是我读到的最美的比拟。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萤火虫是“满月里落下的银辉”,乡下的萤火虫,如精灵一般,飞舞在乡下,飞舞在乡下夏天的夜色里。月光皎皎,萤火耀耀,月光洒落在乡下的土地上,星星点点,幻化成凌空舞动的萤火虫,那样轻盈,又是那样曼妙。
“町疃鹿场,熠耀宵行。”萤火虫是光明与梦想的化身,忽明忽暗的萤火虫让我想到了很多,生命的呈现,宛如就是一场空灵婉约的萤火之舞,不需要热烈的掌声,也不需要夺目的光环,用自己微薄的光,照亮长夜里的一方空间,其实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