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封日报》2023年11月8日发文《芦花白,芦花美》

(2023-11-08 08:59:20)

芦花白,芦花美

田秀明

《诗经》里说,“蒹霞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时至深秋,水岸边的芦苇一丛丛,一片片,芦花开了,如霜之白,如雪之洁。秋风拂来,芦花在亭亭玉立的枝头上摇曳着,恍若万顷波浪滚过天际,又如伊人一般顾盼生姿,让人感受到的是“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的曼妙意境。

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在《枕草子》里这样写到,“芦花没有什么看头。”作家应该是生活在水乡的,但凡有水的地方,总是会生长着芦苇,司空见惯了芦花的绽放。年年看,岁岁看,觉得芦花没有什么看头,也就见怪不怪了。芦花怎么能没有看头呢?另一位日本作家德富健次郎坦言,“我独爱这个没有什么看头的芦花。”

我的家乡在苏中里下河水乡,初春时节,水岸边冒出一簇簇的苇芽,箭矢一般,直立向上,嫩嫩的,绿绿的。家乡人视芦苇为宝贝,总是关照我们不要到水边去玩,生怕我们一不小心踩断了苇芽,每一个苇芽都能长成一株芦苇,都会开出一束芦花。芦苇从来都不娇贵,遇水而安,见风猛长,几天不见,已经窜得比人还要高,葳蕤成浩浩荡荡的绿色海洋。

青青的苇叶,被巧妇们采摘回来,洗刷干净,糯米里掺入赤小豆、红枣、花生米、蚕豆瓣等,用苇叶裹成形状各异的粽子,放进灶间的铁锅里,大火咕嘟着,空气里弥漫开苇叶的清香。芦苇枯黄的时候,家乡人常常去割上两捆,准备来年搭个扁豆架、丝瓜架,芦苇捶扁了还能编成芦席,小时候家里盖房都是以芦席作为顶棚的。

秋色渐深,天气微凉,我又踏着家乡的小路,去湖岸边看芦花。芦花似花非花,似絮非絮,芦花的美是一种气势磅礴的美,远远望过去,洁白的芦花在枝头上窈窕着,妖娆着,轻风拂来,排山倒海般“卷起千堆雪”。走进芦花荡,折一支芦花在手,柔柔的,绒绒的,从脸颊上轻轻滑过,脸上痒痒的,心里也是痒痒的。

看芦花,最是在夕阳微醺的时候,能够让人赏心悦目。红红的晚霞映照在洁白的芦花上,随风而动的芦花,闪烁着鱼鳞般的光泽,那一束束跳跃着的光芒,有如一句句灵动的诗行,为芦花而吟唱。郁达夫先生曾经写下这样的文字,“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夕阳下的芦花,那样的高洁,又是那样的靓丽。

“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 追过山,追过水,花飞为了谁?……”恍惚间,一阵曼妙的歌声从芦花深处传来,唱得我心里柔柔软软的,柔软如芦花。或者在我的内心里,秋天就是芦花的模样,家乡也就是芦花的模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