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日报》2022年3月29日发文《诗与远方》
(2022-04-18 13:21:21)诗与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这段话是高晓松在一首歌里唱的。一直以为,“苟且”是现实的,满满的都是烟火气息;而“诗与远方”是浪漫的,这份浪漫是阅读赐予的。关于诗,关于远方,其实并不遥远,沏一杯茶,捧一卷书,收拾一份闲适的心情,就是诗与远方,这恰恰也是我所喜欢的。
我喜欢阅读,是因为文字里有风景,这些风景在远方,有时候不是目之所能及的。一个人的能力终归有限,即便你愿意去行万里路,也不能一眼看尽天下所有的风景。而阅读可以,一眼望千年,一步去万里,不管什么样的风景,也不管什么时候想看,文字里的风景,一直都在,从来都不会因为季节的变化,读或者没读而变幻了色彩。
我喜欢阅读,是因为文字能带给人不同寻常的修养和精神。苏轼有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清代学者梁章钜也说过,“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经常阅读的人,日积月累会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这样的气质,是阅读赋予的,即便是穿粗缯大布,食淡饭菜根,其高尚修养和精神境界也是非常人所能比的。
我喜欢阅读,是因为文字里蕴藏着希望与梦想。喜欢阅读的人,明明知道看不见远方,但他的心里一定有远方的样子;即使看不到希望,也知道只要努力了,总能慢慢地靠近梦想。一行清秀的美文,总会流露出智慧的光芒,改变着人生的方向,向着梦想的彼岸;一首俊逸的诗歌,清词丽句间,是对美好与成功的憧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阅读,阅的是生活,读的是人生。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他的生活越是平淡,越是“苟且”,内心就越是接近绚烂,越是接近“诗与远方”。一枯一荣是岁月,一过一往是人生,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子的,柴米油盐的琐碎,酸甜苦辣的繁杂,淘洗着岁月,丰满着人生。只有阅读的时候,才是静谧的,才会拥有内心深处的那份安宁,更干净,更纯粹,更接近灵魂的地方,这就是“诗与远方”。
董卿在《朗读者》里曾经这样说过,“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这样的愉悦,弥漫着阅读带来的充实之美,闲适之美,希望之美。如果不是一个喜欢阅读、享受阅读的人,是无法体会到阅读赋予的愉悦的,也就体会不到生活里的“诗与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阅读吧,读一本书,读两首诗,在优雅的文字里,见证你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