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水报》2022年4月16日发文《一缕清甜心底溶》

(2022-04-18 13:01:12)

一缕清甜心底溶


一场春雨过后,老家门前那棵老桑树,光秃秃的枝桠间泛起了一层层青绿,微风拂过,被唤醒了的桑树嫩叶一日比一日舒展开来。不经意间,叶柄处那一颗颗似花非花,似果非果的小苞蕾争先恐后探出了小脑袋,只数日功夫,一只只青涩的桑葚便摇曳在了桑树的枝头。

桑葚,我们小时候称之为“桑树果儿”。“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绿荫葱葱的桑树,桑叶油绿发亮,桑葚甜美艳丽,引来众多鸟雀盘旋不去,争相啄食。一顿饱食之后,鸟儿们在桑树枝头引吭高歌,或长或短,或轻或脆,唱响了一曲浅浅夏日里的交响乐,连鸟儿都会醉倒于桑树之下,桑葚的味道由此可见一斑。

去年,陪儿子在城里的一家超市里闲逛,超市的水果架上,一盒盒包装精美、色泽红润的桑葚赫然在目,儿子不知为何物,我便饶有兴致地买了两盒。儿子拈了两颗放入嘴里,大摇其头,我也来了两颗,酸酸的,甜甜的,还是咂出了一股水水的味道,远不及小时候在桑树上采来的桑葚那么甜美,那一颗颗黑色的桑葚倒是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

小时候,我生活在里下河地区的一个小村庄上,桑树随处可见。初夏过后,满树青涩的桑树果儿,常常引来我们一帮小馋猫儿仰着小脑袋,逡巡在桑树之下。桑树果儿一日比一日发红、发紫、发黑,桑葚成熟了,岁数稍大点的野小子们如灵猴般攀上树,骑坐在树杈间,自顾自地一颗一颗纳入口中,野丫头们和岁数小点的,持一根竹竿在枝叶间一顿乱舞,噼里啪啦掉满了一地。桑树果儿多汁,一会儿工夫,小馋猫儿一个个变成了小花脸,你看着他,他看着你,桑树之下笑语一片。

我家门口的码头边有一棵老桑树,碗口般粗,枝杈斜斜的伸展到了河心,满树的桑树果儿够又够不着,攀也不敢攀,油黑发亮的桑树果儿令人垂涎欲滴。傍晚收了工的父亲禁不住我们的恳求,抓住树干一顿猛摇,桑树果儿如雨注般落入河中,父亲划着小船,持了篮子在水中左一下右一下地兜着,水里的鱼儿也来争抢天上掉下来的美食,河心里泛起的一道道涟漪,引得簇拥在岸边的我们的一阵阵惊呼。

桑葚有“民间圣果”之称,丰子恺先生在《忆儿时》一文中说道,“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很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饭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儿时的丰子恺,想必也是钟情于“比杨梅好吃得多”的桑葚的。

“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溶。”诗人笔下的桑葚是一幅幅多彩的画卷,一粒粒黝黑黝黑的桑树果儿,甜美酸爽的滋味,浸满了故乡的味道,桑树果儿在我的记忆里越发醇厚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