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逻辑与思维》“探究与分享”及参考答案

(2024-01-24 14:33:31)
分类: ②教学力:四教统一,高效教学

《逻辑与思维》探究与分享及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一、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本P2探究与分享

《庄子·秋水》载: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黄河之神河伯由欣然自喜到望洋兴叹,这种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亲历感知之外,我们还有哪些办法突破井底之蛙、夏天之虫的思维局限?

【参考答案】

欣然自喜的原因:河伯认为他所在的黄河是最为广大的,这个认识是正确的。后来望洋兴叹的原因:他又看到了比他所在的黄河更为广大的大海,发现他之前的认识是不正确的。这种态度的变化原因:是由于他对所看到的现象作了比较,认识到此前自己的认识是错误的。

我们还可以运用思维的间接性,通过学习人类思想的成果,弥补个体感性认识中思维的局限,获得超越个体感知能力之外的更广泛、更深刻的理性认识。

课本P3探究与分享

有这样一到推理能力测试题。一位想招聘助手的商人,将前来应聘的A、B两人带进办公室,向他们展示了两顶红色三顶黑色的帽子。然后,他关掉灯,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要求A和B各摸一顶帽子戴上,他自己也戴了一顶,并将其余两顶藏了起来。开灯后,商人要A、B尽快说出各自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A与B看到商人戴的是红色帽子。过了一会儿,A喊道:“我戴的是黑帽子。”商人询问了A的推理后,决定录用A。

A是如何得出他的结论的?

在相同条件下,A为什么表现比B好?

【参考答案】

A的思维和推理过程是:如果他头上戴的是一顶红色的帽子,那么B能立即说出他自己帽子的颜色B没有能够立即说出,所以,他头上戴的不是红色的帽子,而是黑色的帽子。

由于只有两顶红帽子,而A、B双方不仅能看到商人也能看到对方所戴的帽子。两人面的条件完全相同,因此,谁能更快说出正确答案,说明谁的思维速度更快,推理能力更强,谁的表现也就更好。

课本P4探究与分享

两个分别以3x105千米/秒和5x104千米/秒的速度运动的物体人们很难凭感官直接感知其速度上的差别。然而,人们依据科学知识却能够理解这样的问题:假设有星际飞船以5x104千米/秒的速度飞向某一遥远星球。它的速度比光速慢了多少

人们依据科学知识能理解光速,这反映了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参考答案】

人们依靠科学知识,以抽象思维的比较、分析、推理等方式理解光速,这反映了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

课本P4探究与分享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树木,或高或矮,或直或曲或粗或细,或阔叶或落叶,或乔木或灌木,或落叶或常绿……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本植物。

上述材料反映了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参考答案】

上述材料列举了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树的多样化的个体特征,并指出这些个体特征与一切树的共同属性不同,揭示了一切树都具有的共同属性是“木本植物”。这反映了在认识一类事物的过程中,思维具有舍去认识对象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其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概括性特征。

二、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课本P5探究与分享

一百多年来,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在《和平是一棵树》这首诗中,诗人写道“和平是白天鹅的翅膀,是翅膀掠过宁静的湖水,是水底映出的云影;和平是开向四方的门,是门里圆桌上斟满的红酒,是酒上照耀的灯……

比较上述材料在思维表达上的差异。

【参考答案】

第一段:运用的是以概念为思维的基本单元表达思想的抽象思维;第二段:运用的是以感性形象为思维的基本单元表达思想的形象思维

课本P6探究与分享

小明与小芳讨论选修哪门课时,针对思想政治课中的“逻辑与思维”,两个人有以下对话。

小明说:学习科学思维方法有用吗

小芳:当然有用啦,科学思维方法是知识创新的工具嘛。

小芳的话,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推理

      知识创新的工具是有用的,

      科学思维方法是知识创新的工具,

      所以科学思维方法是有用的。

      概念    联结词    概念

 这个推理的前提之一“知识创新的工具是有用的”是不言而喻的,在对话中被省略了。将这个推理分解开来,就是三个判断:“知识创新的工具是有用的”,“科学思维方法是知识创新的工具”,这两个判断是前提;“科学思维方法是有用的”,这个判断是结论。

 再分解下去,每个判断都由“是”联结着两个概念。比如,在“知识创新的工具是有用的”这个判断中,就含有“知识创新的工具”和“有用的”两个概念。

其他两个判断分别由哪两个概念构成

结合此例,剖析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

【参考答案】

在“科学思维方法是知识创新的工具”中,包含“科学思维方法”和“知识创新的工具”两个概念;“科学思维方法是有用的”中,包含“科学思维方法”和“有用的”两个概念。

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题型创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