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复印2021年高中各科重点选题提示
(2021-03-26 09:13:03)分类: ⑤创新力:问题研究,实践创新 |
一、《高中语文教与学》
1.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内涵理解与落实路径
2.课标解读及其在教学、评价中的落实
3.统编教材分析与教学
4.语用学视域下的语文教学
5.大单元、大概念教学设计
6.学习任务群教学中的写作活动设计与实施
7.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8.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9.当代文化参与
10.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与专题研讨
11.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12.革命传统作品教学
1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14.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15.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16.高考试题命制与备考
17.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18.教师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转化
二、《高中数学教与学》
1.数学教育与德育、美育融合
2.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培养
3.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培养
4.选修、先修与衔接课程
5.新教材使用体会与比较研究
6.大概念与大单元教学研究
7.项目学习与课题学习
8.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9.名师工作室建设
10.教师基本功提升
11.学情分析与精准教学
12.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评价
13.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14.高考试题分析与复习备考
三、《中学外语教与学》
1.高中修订教材的分析及使用
2.小初衔接及初高中衔接
3.阅读教学(文学圈阅读、深度阅读、读写结合、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
4.基于不同语篇类型的写作教学研究(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5.听说教学
6.主题单元整体教学
7.核心素养视域下“看”的能力的研究
8.可视化结构图在教学中的使用
9.教师专业发展及教研工作质量提升
10.思维品质培养及文化意识培养
11.语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2.语篇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3.学生研究(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学习动机)
14.教—学—评一体化、形成性评价
15.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在线教学、混合式学习)
16.中高考试题评析、复习备考及中高考题型深度研究(概要写作、读后续写、书面表达)
17.核心素养测试与评价
四、《中学物理教与学》
1.学科关键能力
2.推理论证能力培养
3.模型建构能力培养
4.线上线下协同教学(混合式教学)
5.数字化实验
6.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
7.微项目学习
8.情境教学
9.SSI(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
10.高端备课研究
11.课例研究
12.名师工作室建设
13.教师素养
14.高考试题评析
15.复习备考研究
16.义务教育课标修订
五、《中学化学教与学》
1.学科关键能力
2.学科理解
3.线上线下协同教学(混合式教学)
4.数字化实验
5.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
6.微项目学习
7.情境教学
8.SSI(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
9.逆向教学设计
10.高端备课研究
11.课例研究
12.名师工作室建设
13.教师素养
14.高考试题评析
15.复习备考研究
16.义务教育课标修订
六、《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1.修订教材的分析及使用
2.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3.学科素养及关键能力
4.教学方式的探索(问题式教学、情境教学、深度学习)
5.历史教学立意
6.地理概念体系的构建
7.研学旅行与综合实践活动
8.思维的培养与评价
9.劳动教育的实施
10.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师团队)的构建与运行
11.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
12.中高考试题评析与复习备考
13.学业质量水平测试与评价
14.义务教育课标落实及修订
七、《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
1.学科关键能力
2.人工智能教育
3.思政课程大中小学一体化
4.线上线下协同教学(混合式教学)
5.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
6.情境教学
7.议题式教学
8.SSI(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
9.项目式学习
10.文化理解(艺术类鉴赏教学)
11.课例研究
12.教师素养
13.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14.学业质量评价
15.职业生涯教育
16.高考试题评析
17.复习备考研究
18.义务教育课标修订
八、《素质教育》
1.单元整体教学
2.大概念教学
3.学习进阶
4.项目学习
5.STEM教育
6.情境创设
7.思维培养
8.作业设计
9.国家认同教育
10.法治教育
11.责任教育
12.教育戏剧
13.审美素养培养
14.研学旅行
15.劳动教育
16.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17.计算思维培养
18.义务教育课标修订解读
九、《教育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
2.教育学理论创新与学科建设
3.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4.教育评价改革与教育质量提升
5.教育“十四五”规划研究
6.“全面发展”“全面培养”与“五育融合”
7.信息化教育研究
8.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研究
9.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10.教育研究方法的辩证论析
十、《中小学教育》
1.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标准与实现路径
2.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3.核心素养的基础理论与落实机制
4.传统文化教育
5.美育研究
6.劳动教育
7.专题教育
8.中高考改革
9.综合素质评价
10.增值性评价
11.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12.课程/教材评价
13.义务教育课标修订
14.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融合
15.深度学习
16.教师队伍建设
17.教研转型
18.学生学业负担与精准减负
十一、《中小学学校管理》
1.教育治理现代化与学校办学活力激发
2.校长领导变革与校长专业发展
3.教育督导与学校办学质量评估
4.学校集群发展与薄弱学校改进
5.县管校聘与教师流动
6.教师评价与教师激励
7.班主任队伍建设
8.高中多样化发展
9.家校合作
10.校园欺凌的精准治理
11.校外教育治理
12.未来学校建设
13.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校实践
14.教育惩戒权的落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