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习的评价
(2019-11-15 15:23:20)分类: ④评价力:教考合一,积极发展 |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提炼并提升为核心素养。这一变化是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适应国际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总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必然结果。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基于学科本质凝练出“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变化要求教学评价的理念、标准、方式、方法等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但是,当前课堂中教学评价的状况总体上还不适应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当多的教学设计不考虑评价,或者虽然考虑了评价,但是穿靴戴帽、一带而过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课堂教学中,不自觉使用评价或不科学使用评价的现象也很突出。为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实现育人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评价观念,建立新的评价范式。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重申“促进学习的评价”的评价理念和范式。之所以强调“促进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是因为“促进学习的评价”的理念和实践对于重要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育人目标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促进学习的评价”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评价理念和方法,英国的评价改革小组(the Assessment Reform Group)和美国在俄勒冈州波特兰的评价培训协会(the Assessment Training Institute)是“促进学习的评价”的先行者。英国评价小组布莱克(Black)和威廉姆(William,1998)的《黑匣子之内》(Inside the Black Box)和后续研究著作《促进学习的评价:超越黑匣子》(Assessment for Learning: Beyond the Box,1999)是“促进学习的评价”理念和方法的代表著作。后来,“促进学习的评价”在西方和中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剑桥教育(Cambridge Education)曾经为英国政府的“促进学习的评价”的项目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英、美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大量培训,并在培训的基础上开发出版了一套面向中小学教师的丛书,分小学版和中学版,每个版本包括四本读物,即《分享学习目标》《提更好的问题》《让反馈更有效》《促进学习的自我评价》。“促进学习的评价”从21世纪初开始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学者和学校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促进学习的评价”是相对于“学习的评价”而言的,反映了教学评价在基础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以及不同的评价观念和价值取向。“学习的评价”反映了传统教学评价的观念和方法,关注学习结果,目的是给学生分等和鉴定。“促进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功。倡导“促进学习的评价”,并不否认“学习的评价”在现实中的需要和功能,应该将二者相结合,建立一种平衡的教学评价体系,甚至可以将“学习的评价”的结果用于促进学习的诊断和改进。这一对概念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内涵基本一致,但“促进学习的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比较,更加突出强调促进和加强学习,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不仅仅是检查学习或将学习者置于评估过程的中心地位。
布莱克(Black)和威廉姆(William,1998)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学习的评价”的10大原则。
(1)评价是有效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强调要将评价整合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而不是仅在单元或学期结束时才进行,教学计划要包括一些策略来保证学生理解学习目标以及用于评价学习的标准,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获取并利用学习进步情况的机会。
(2)评价要关注学生如何学习。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习的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教师要设计课堂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为学习者的自己。
(3)评价是课堂实践的中心。强调评价和教学是一个紧密连接的过程。只要教师提问题或布置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时,评价就在发生。学生需要在评价的过程之内。
(4)评价是教师关键的专业技能。评价是复杂和要求很高的工作。教师需要为评价、观察学习、分析和解读学习证据、提供反馈,以及支持学习者自我评价制订计划,需要像设计师和评审员那样思考。因此,教师特别需要发展这些技能。
(5)评价具有敏感性和建设性。强调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评价对于学生情感性的影响,需要敏感和富有建设性地去对待。对于学生的反馈必须以情况的分析为基础,而不是以这个人为基础。对学生的反馈要本着帮助所有学生愿意学习、帮助他们感觉有能力学习的原则来进行。
(6)评价要激发学习动机。评价要鼓励学习者,要使学习者增强自信。要通过认可学习者的进步和成就而不是关注学习者的缺陷来实现激励的目的。
(7)评价要促进对目标和标准的理解。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成就最大化,学生需要理解并能表达他们要达到的目标,并且需要有意愿达到这个目标。
(8)评价要帮助学习者了解如何改进。评价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改进,学生需要得到指导改进什么,如何改进;教师要以恰当的方式向学生反馈他们的学习进步和改进建议,并为他们提供改进的机会。
(9)评价要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要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成为反思学习的自我管理者。
(10)承认所有学生的所有学习成就。要让所有学生取得他们最好的成绩,并且让他们的努力得到承认。
从上述10个特征来看,“促进学习的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明显的特征:一是从评价目的来看,追求使学生的学习最大化。二是从评价主体来看,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三是从评价目标来看,更注重学生对目标和标准的理解。四是从评价内容来看,更注重学生能力方面的发展。五是从评价过程来看,更集中于学生如何学习。六是从评价方法来看,更加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要根据学习目标和评价内容选择多样化的方法。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育人目标的变化, 要求课堂教学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使学生的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促进学习的评价”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要使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正确的育人导向,关键在于教师。我们要借鉴“促进学习的评价”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帮助广大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评价观,不断提高教学评价素养。首先,要帮助广大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评价观。学校和教师要树立促进学生学习的使命,聚焦学生学习,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树立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观,不仅仅关注考试评价的结果,还要让考试评价为促进学生学习服务。其次,要建立为学习而评价的机制。政府层面要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明确考试的权限和次数,努力提高考试命题的科学化水平,完善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机制、方式和方法。学校要提高考试命题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形成性评价,将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促进学习的评价体系。最后,广大教师要自觉提高教学评价素养。教师提高教学评价素养,除了学习理解教学评价先进的理念、原则和操作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在教学实践运用中加深理解。教师应自觉地将评价纳入教学设计,自觉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评价。同时,将教学评价纳入课题研究或教研活动之中。只有基于本土,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素养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