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展示
一位群友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大家不妨讨论下:请教一个问题:一些试题要求“用唯物史观知识分析.....。”,参考答案除了要求用“历史观知识”(第11课)作答外,还要求用“价值观的知识”(第12课)作答。而有的试题答案中只用第11课的历史观的知识。这个怎么理解?唯物史观
能不能包括价值观的内容?
二、我的回答
历史观是价值观的基础,价值观是历史观的体现。因此,历史观应该包括价值观。其原因如下:(1)价值观包含很多历史观的内容。如:正确的价值判断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实现人生价值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价值(大学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2)历史观也蕴含很多价值观的内涵。如: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在进行改革和革命时,涉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的主体需要与客观规律两个标准,是在历史观中讲述,在价值观中合成。(3)很多大学教材在历史观中没有价值观的内容,其原因是我国的研究相对较晚。现在有的大学教材已经增加了大量价值观的新内容。(4)高考试题在要求回答历史观时,包括了价值观的内容。
以上内容根据文综之家林老师专栏思考而来,同行有讨论,我也进行了上述回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