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主题教学”集锦:教学模式与创新探索
(2014-01-11 19:47:35)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主题教学,场景育人 |
人本主义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主张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能整合的几个部分。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学生角色的主动性,要求学生必须对特定的学习主题有深入的理解,并以多元智能作为教学上的“多元切入点”,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高中政治主题教学把人本主义和多元智能结合起来,坚持以人本为和幸福发展,设计整合式的主题目标,并通过多元评价、转识成智、总结反思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有很多教学模式,其中,课题研究教学模式主张基于课题的学习,以课题研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主张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的有效途径;探究学习模式主张教学应以多样化活动为平台,开展探究性学习;情境学习模式主张基于丰富资源的情境学习。高中政治主题教学吸收建构主义的上述理念和模式,通过设计和实施探究活动,形成知识自身结构和知识应用结构,特别是注重主题目标和教学主线的逻辑展开、深度生成,在教考合一和转识成智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流程与环节
高中政治主题教学虽然包括不同的课型,但它们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和教学设计基本相同。下面,利用“336”口诀对高中政治主题教学模式进行数字化、通俗化解释,可视化教学设计可查看相关文章。
第一个“3”是指“三主”,即学习主题、主题目标和教学主线。学习主题是主题目标和教学主线的知识概括,主题目标是学习主题和教学主线的灵魂统率,教学主线是主题目标和学习主题的深度演绎。特别强调的是,教学主线是指“情境-问题-知识-答案”,它深入到教学的内部,既符合政治教材的结构、试题的逻辑、认识的顺序,也符合教学和学习的流程。教学主线的优点是直接实现课堂的“教考合一”,有助于大力提高教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当然,教学主线的矛盾运动和逻辑展开,对老师的解题命题技巧、知识的熟练运用等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
第二个“3”是指“三环”,即高效预习、展示精讲和综合反馈三个教学环节。“三环”符合高效课堂“预习-展示-反馈”的教学流程,也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进行了改造和优化。高效预习借鉴了语文高效读写的方法,旨在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学案,通过限时的独学、对学和群学,掌握基础知识,并产生新的问题。展示精讲,一是由学生通过展示、质疑、补充,进一步探究和解决问题;二是通过老师对重点难点、规律方法等进行精讲、点评、点拨、延伸、拓展,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综合反馈不是单一的练习,要求对课堂教学做到堂堂测、节节评;用多元评价杠杆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模式中的“6”是指“六步”,即主题目标、情境问题、建构知识、生成答案、当堂检测和评价反思六个教学步骤。“六步”对“三环”进行了细化,操作性强,特点各异,前后呼应,集中体现教学主线“情境-问题-知识-答案”的深度运动和逻辑展开。主题目标统率和引领着教学方向。情境问题强调学习的趣味性和思维性。建构知识强调形成知识自身结构和知识应用结构。生成答案是在知识建构后,对情境问题思考的结果,是知识的现学现用,更是教考合一的集中体现。当堂检测是结合难点重点,进行精练精讲,并对方法和习惯进行优化和提升。评价反思主要对班级整体、学习小组和重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思。
四、特点与创新
教学创新如繁茂的大树,只有在厚积薄发中才能成长壮大。高中政治主题教学从统筹资源到预设活动,从主题目标到教学主线,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从新课教学到复习备考,无不体现出特有的新意。
(一)教考合一。综观课堂教学与练习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有教学而无练习;二是课内开展教学、课外布置练习;三是课内开展教学和练习,但练习和知识学习是先后进行、彼此分开。高中政治主题教学虽是课内开展教学和练习,但它借助于探究活动和教学主线,使教学和解题、学习和练习、知识学习和知识运用同时进行、有机结合。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做法的全新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主线。深度挖掘教材结构和试题结构,高中政治主题教学提出了教学主线“情境-问题-知识-答案”。教学主线是高中政治主题教学的精髓,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独特创新,使课堂教学发展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围绕教学主线,不仅可以洞悉教材结构,而且在聚焦和突破情境、问题、知识和答案等要素的基础上,可以系统探讨和掌握解题命题技巧,更可以简约、精当地开展教学设计、把握教学流程。
(三)知识建构。任何教学模式都要以系统扎实的知识为基础。传统的知识建构,仅对知识本身进行去情境式的加工。高中政治主题教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知识建构观,即通过教学主线,将知识自身结构和知识应用结构结合起来,实现了理论观点和生活主题、学科知识和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
(四)统筹资源。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高考、时政和学情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中,课标、考纲、教材和高考由不同的主体制定,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给教学和考试带来许多问题。为解决问题,高中政治主题教学创新性提出统筹资源的观念和方法,克服教学中顾此失彼的问题,提高了课程资源的一致性,大大提高了备课和教学、学习和考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系统优化。课堂既是开展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高中政治主题教学利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全面打造新课堂。第一,利用课型对教学进行细化研究。课型对于实现特定的教学任务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教学任务和具体要求,高中政治主题教学分别设置了既有共性要求又有个性特色的课型。第二,通过“336”模式特别是教学主线,整合课堂要素,强化课堂操作。无论是学习主题和主题目标、高效预习和综合评价,还是教学设计、黑板板书和教学课件,高中政治主题教学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第三,提倡大课堂观。本模式通过对教育力、教学力、学习力、评价力和创新力的重点关注和全面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第四,追求课堂教学的“高品质、高效益、高格调”,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价值与意义
课堂是解决众多教育教学问题的主要抓手。从统筹资源到预设活动,从主题目标到教学主线,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从新课教学到复习备考,高中政治主题教学无不体现出特有的新意,蕴含着重要的价值。
(一)教考合一,减负增效。高中政治主题教学让教与考这对重要关系在“相遇”中“相容”和“相融”。教学和考试是一座桥梁的两头,它们位置虽异,内在却相通;探究和解题是一片叶子的两面,它们表面虽殊,本质却相同。把探究活动看作是主观题,把探究过程转化为解题过程,这就是教考合一的秘密和魅力。名扬天下的咏春拳有“攻守兼备、攻守同期”的特点。教考合一亦如此理。它使教学和考试、命题和解题、学习和探究同时展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考合一、减负增效是高中政治主题教学的现实要求和基本价值,它完全不同于其他教学模式中的“当堂训练”或“课内学、课外练”。
(二)转识成智,幸福发展。本模式围绕学习主题和教学主线,在剖析情境、审读问题、调用知识和编制答案等活动和过程中,通过多样生成和深度建构,努力把情境点、问题点、活动点、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生成、转化和汇聚为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的智慧点,特别是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高中政治主题教学的终极追求和最高境界是“以人为本、幸福发展”,即不仅要追求高效教学,提高课堂的生成价值、生活价值、生命价值,而且不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努力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