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好动”和“多动”,二者区别明显,应对策略不同

(2023-12-04 10:51:12)
标签:

心理咨询

情感

教育

健康

成长

分类: 心理咨询
当看到家里或者朋友家小孩调皮好动,爱蹦爱跳爱跑,以前我们大多会习惯地称之为“淘气、调皮捣蛋”,现在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将其与“多动症”联想起来。



其实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多动症在临床上则是一种病态表现,因为孩子调皮就总给他们贴上多动症的标签,是十分盲目的。



在明确区分两者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在临床上被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疾病,在我国,约5-10%的孩子患有多动症,男孩多于女孩。



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里对于多动症进行了详细的注解,概括的症状主要为:



1)注意力缺陷,包括注意力很难集中和注意力过分集中,无法合理转移。

2)过于活跃,动个不停。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那么,多动症与儿童好动,怎么区别?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活力充沛和好奇心旺盛的表现,儿童的活动量通常是比较多的。



单纯好动的儿童在需要安静的情况下,能够静下来。



比如,上课的时候,正常儿童能够坐好、认真听讲,他们能够听从家长的训导,安静地进行游戏、学习等。而在活动时间,他们会喜欢户外运动,喜欢探索新的事物,这类好动是正常的发展阶段,有助于他们学习和成长。



与此相对,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是一种持久、频繁且影响日常生活的症状。



多动症儿童通常会不分场合地动个不停,上课时随意下座位、爬上爬下,不能集中精力听讲,不能听从家长或老师的指令,冲动,爱捣乱,难以完成作业或其他任务。



这些孩子的多动行为会干扰学习、家庭和社交活动,对孩子的学习、亲子关系、人际关系、自尊心等产生了明显的不良影响。



多动和多动症虽一字之差,但本质可差远了。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多动症”的孩子,大部分只是多动或者专注力不好罢了。



对于这些多动、精力旺盛的孩子,许多家长觉得头疼、力不从心。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孩子好动的情况呢?



1)孩子活泼好动是个性使然,总不能要求所有孩子都安静乖巧



孩子精力过剩,不妨多带他去户外活动,比如爬山、骑车、踢球等运动,帮助孩子消耗多余的精力。



2)多发掘孩子真正的喜好



平时多留意孩子的兴趣点,找些他们喜欢的事做,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喜欢玩积木。



只要他能用心做一件事,都值得被鼓励。



3)家长本身也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习惯养成



因此建议你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也要放下手机和手中的一切事务,专注地享受亲子时光别走神哦。



而对于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家长则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尽早通过专业的途径对孩子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并接受科学的治疗方案,包括心理咨询疏导、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家庭支持。



同时,家长也需要接受指导,来学习如何与学校和老师密切合作,制定适应孩子需求的学习计划和支持措施。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转载自公众号:西安康宁心理咨询,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我们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