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你假定他好,八成他就会好
(2022-10-17 10:01:25)
标签:
心理咨询情感教育健康成长 |
分类: 孩子成长 |
“假定他好,八成他就会好。”
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一种积极暗示。
对孩子的成长来讲,这句话就像一缕灿烂的阳光;
而对父母而言,心态变了,也能减轻自己的焦虑。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打闹。
可是你肯定知道,这不是孩子的本性,这个孩子也有温柔友好的一面。
他只是行为过度了,需要父母的引导而已。
所以,当他从学校回来的时候,你就不会一直这样追问:
是不是有同学欺负你了?
而是可以问问孩子:
在学校交了什么好朋友啦?
这样,孩子脑袋里会想,能玩什么游戏,怎么交好朋友呢?
而不是想着打架打架,欺负和被欺负。
父母的话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多看到孩子的优点,而不要总盯着那些缺点不放。
其实,很多孩子是被误解的。
父母眼里的一些缺点,仅仅是父母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不同产生的。
我们总是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
可经常在没有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前就下结论了。
我们是要保持敏感去管教孩子。
可敏感过头,却会无形中伤害孩子。
那有人会问,假定孩子好,就要忽视那些问题吗?
当然不是的。
比如,粗暴无礼、自私贪婪、暴力……这类不好的品行,当然要让孩子远离。
只是,我们不能因为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缺点,就去否认他们。
如果你总是否认孩子,那孩子会很容易陷入自我否认之中。
所以,当你想批评或者指责孩子之前。
不妨先让自己冷静下来,想想他们的优点。
先告诉孩子,其实,在很多方面,你都做得很棒……
然后,再告诉他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接下来谈谈你的缺点。
这样的谈话,远比直截了当的指责更管用一些。
如果一个人已经放弃了自己,他还会去努力吗?还会珍惜这个世界吗?
要告诉孩子,我看到你闪闪发光的优点,美好如你,未来可期。
你发现吗?
刚刚这句话,当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会带着这种憧憬,轻松说出来。
可是等孩子越来越大,打击和否认越来越多。
这是被整个大环境压着,被自己的焦虑压着。
为什么内心不能一直保有这样的期待?
还是我们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不够坚定。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被信任、被爱都是弥足珍贵的。
这些心理内核,都会让孩子慢慢成为被积极期待着的模样。
- END -
内容来源网络,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悦读亲子会,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