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
(2022-09-27 09:29:38)
读书,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名词,即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在。周恩来总理有句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其中我觉得读书就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而且,现在读书有很多种方式,有传统的读书方式,网上阅读,还有电子辞典、手机等等读书方式。读书的形式可谓越来越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捧着一本书,斜靠在沙发上看的惬意。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颗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美好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进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李跃儿老师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够细心琢磨孩子的心态,顺着孩子的意愿,善意引导,用心去赏识孩子的对与错,走进孩子的心灵,正确引导孩子逐步走向成熟,这样,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妈妈,我们才不会拿走孩子的幸福,才能让孩子幸福成长。读了这本书,我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活动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激发才能使其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动力。这样才能使其将所学变作经验,进而完成一个实体化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幼儿才是学习的主人。正如作者说的“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只有他们了解了孩子脚的大小、形状、特点,造出合适的鞋,孩子才会感到幸福。”
通过读此书,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作者是定有真爱之心的人,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书里处处能捕捉到生活中令人心颤的实例,每一个在她笔下的受传统教育毒害的孩子,都能清晰得让人勾勒出来,仿佛就在眼前,就在我们身边。这些被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用不当方法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可怜或可悲的命运沉重的令人窒息,他们本是像花朵一样的孩子,本来应该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可怜的孩子,为了成为教育者心中想要得“人才”,不仅搭上了自己本应快乐的童年,还要承受心灵扭曲而成人后的种种苦恼。
能读到一本好书,是幸福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是一本能让人产生幸福的好书。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提升,通过阅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和震动真的很大,不仅对教学,而且在对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更加认真工作,勤于研究,乐于思考,不怕挫折和困难,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教育的真谛,不断的总结与反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