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问:杜甫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性格特点?

(2017-09-16 21:07:05)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感录
文/九井

杜甫家族从周代以来,走的就是奉儒守官的道路,谨守儒家传统。杜甫崇拜晋朝名将同时又是研究《左传》专家的十三世远祖杜预,受祖父杜审言诗歌地位的鼓舞,为带大他的姑母舍己为人的品质所感染(杜甫因母亲去世,由姑母抚养,得到父爱与母爱双重的呵护,他与姑母的儿子同时染上流行病,神婆说小孩的床应该靠房柱东南角,姑母就把自己儿子的床位让给杜甫,结果姑母的儿子病死,杜甫活了下来),这些是他思想性格形成的综合因素。杜甫自小饱读诗书,以诗歌、天下为己任,他自认“诗是吾家事”,七岁就能写诗,十四、五岁就受到当时名流的赞赏,绝无世俗志趣,长成后当然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他由于家庭教养和诗书的熏陶,凡事推己及人,满怀悲悯,忠诚于友谊,关心国家,关怀天下苍生,表现出忠厚善良的性格和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

他的亲戚入住他曾经住过的草堂,在堂前插上篱笆,杜甫写诗劝亲戚把篱笆拆掉。理由是插上篱笆会妨碍一位老妇人前来打枣,这老妇人“无食无儿”。房琯得罪了皇帝,杜甫却站在房琯一边,据理力争,以致葬送了大好仕途!李白成为“附逆”的朝廷重犯被流放时,他一再写诗怀念。他在离开夔州之前,随手就把刚刚到手的四十亩果园送给一个新结识的朋友。

杜甫常常和穷人一道拥挤着到官仓里买减价的陈米,又常常像一个老农民一样,扛着锄头到山里挖黄独以供家人充饥,由于冬天还穿着夏天的短衣,手脚都冻裂,皮肤失去知觉,回家常常面对一大家人的啼饥号寒。他儿子是饿死的,可他奉献给民族乃至人类的,却是无价的珍宝!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因为才高傲世,受到同僚嫉妒和诬陷,被捕入狱,即将处死,杜甫的叔叔杜并年仅十三岁,在酒席上当众刺杀了仇人,被仇人的侍卫们当场乱刀砍死!小小杜并嫉恶如仇、英勇无畏的行为打动天下,感动了武则天。武则天不仅赦免了杜审言,还接见了他。

杜甫崇敬他这位叔叔,所以他的性格中隐隐有着一股豪侠之气。

这样的杜甫显然是不被世俗所理解,不被小人所容纳,所以别说市井小民,就连他做官时候的同僚,也和他格格不入。好在杜甫对此并不在意,只是淡淡地写下一首《莫相疑》加以告诫。杜甫把这些物质利益的争斗看做“鸡虫斗争”。

杜甫是超越物质层面的,不管《新唐书》还是《旧唐书》,无论怎样高明的史官,对于诗歌和诗人这精神境界的大美的存在,理解起来,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唯元、白与苏东坡这样的诗人,方能理解杜甫的境界与人格,以及杜甫那艰深的诗艺!

杜甫的崇高境界和高贵人性,杜甫对世界精微超前的认知,杜甫诗歌深刻的艺术价值,正在被一代又一代人发掘出来!即如他反战的思想,他对战争的控诉,他对士兵生命的关爱,他对人类的仁爱,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局限,他的这种人文的思考,放到今天,也是最最先进的!

创建于2017.9.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