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针灸治疗儿童抽动症--小儿多发性抽动障碍
(2012-07-16 16:06:45)
标签:
抽动症成都抽动症小儿抽动症健康 |
多发性抽动障碍又称做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性抽动为主并伴有不自主发声为特征的遗传神经性精神性疾病。多数起病于10岁以前,抽动的数量频度、形式和部位呈现周期性变化,其严重程度可交替增减,有时抽动能完全缓解几星期甚至数周;只有不至15%的病人表现为诅咒、说下流话、污言秽语及含糊不清的谩骂,这种症状最易引起注意。
小儿多发性抽动障碍常以眼部抽动作为首发症状。眨眼被认为是抽动症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可以自我短暂控制,入睡后消失或减轻,感冒、腹泻、疲劳、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时可加重或复发。有加重与缓解相互交替的过程。常到眼科就诊而被眼科医生首先发现者不乏其例。
抽动症一般表现为突然的、快速的、无目的、不自主的、重复的肌肉抽动。其中运动性抽动症状通常始于头面部,症状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累及部位可以沿头面部、颈部、肩部、上肢、躯干和下肢的顺序发展,部位可为单个部位或多个部位。面部肌肉抽动多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头颈部肌肉抽动则表现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下肢抽动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运动性抽动又可细分为简单运动性抽动和复杂运动性抽动。简单运动性抽动为突然、短暂、重复无目的的动作,通常是一个或几个较小的肌群受累,呈暴发性,持续时间短,包括多组肌群受累,并可持续较长时间。表现较完整的或较缓慢,似有目的性的抽动,如眼球的转动、面部的抽动而出现某种特殊表情,肩臂或手足做出某种姿势。如突然伸手拍人、触碰家具、打自己身体或肌张力障碍姿势如旋转、蹦跳、挺身或弯腰、吸腹,常遭周围人的误解和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