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触对反面角色人性化描写的底线
当电视剧《断刺》以反面角色唐栋完全能够把握对手生死之时,却举枪自杀的镜头收尾,当正面角色李赫男全然不管自己的任务是否失败,绝望地抱住自己的孩子时。太过悲催的感觉涌到观众的心头。原来我们竭尽全力的保护行动,完全在对手的把玩之中,我们之所以胜利,是那个唐栋“送”的。故事的惊险成分够足,人物间的情感纠葛够味,在被颠覆了传统风格的编导定式作用下,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人性化描写在这里丢了尺度。
仅仅因为一瞬间看到身穿薄衣的李赫男,在逆光透射下显出的曼妙身形,唐栋竟然一直想了多年,甚至还养着李赫男的儿子?直到死时都丝毫不伤害死敌母子。叛徒罗洪斌犯下那么大的罪过,竟然看他鼻涕眼泪一把地说什么“五代单传”,仍然用他去什么戴罪立功?原本不愿意出山,城府极深的国民党高级保镖周旭山,不知道受了什么教育死得是那样大义凛然。国民党暗杀小组的冯丽娜与男杀手一起,死得是那样毅然决然。而我们的行动小组副组长方时中,死得又是那样的形秽不堪。这里,我们并不是指责摘了脸谱化人物后的创作一定会有什么问题,但倘若在已经很确定了角色属性的情况下,对这个角色的塑造应该有基本的审美标准。标准模糊了,观众的内心也跟着纠结起来。比如从叛徒王三星被处决开始,唐栋就牵着我们当地的党组织步步走进陷阱。叛徒被击毙后横尸在荒野里整整一夜,却仍然让地下党高层相信他还没死?自执行保护宝先生的任务开始后,我们精挑细选的行动小组除了枪法不错之外,几乎每一步都落在了对手后面。在客栈里明明找到炸药的引爆电线,却不先掐断电线而跟摸鱼似的慢慢捋线等着挨炸。难怪连国民党的杀手都赞叹:“唐先生真神了,一切都被他算出来了。”人性在这里被“神”化般地描写。
如果说以我们的次次失算对比出唐栋的"神算"已经不妥,那么对唐栋情感的描写就更值得商榷。外国电影《佐罗》里有佐罗大侠用刀留字痕,这部剧里有唐栋一路追杀时处处留花寄情。不如意时可去深山老寺当居士打坐诵经几年,为一个女人的名字就可以重归尘世杀心再起。可以看得出,柳云龙扮演的这个深受毛人凤赏识的国民党王牌特工唐栋,虽然出镜不多台词不多,却成了本剧中不是主角的主要角色。剧的结尾告诉了我们,在这个故事环境所限中,他的能量没人可敌,他对爱是如此的执著。剧的名字叫《断刺》,应该意为我们斩断敌人伸来的毒刺。可我们却对这毒刺屡斩不断,反倒是这根毒刺自己把自己搞断。
柳云龙依然延续了《暗算》、《血色迷雾》中非常自我,甚至有些自恋的表演风格。童蕾依然不是能撑起第一角色的人物。反倒是把智者、勇者、钟情者……都扔给了反面角色唐栋?或许编者无心,演者有意,或许是为追求人性而忽略了人性中的本质区别。几十集的剧看下来,从故事脉络到表演风格,我们已经接近描写反面角色人性的底线。带来了一种上了年纪的人不太理解,年轻的观众又不知为谁感叹的审美判断。
■张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