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式化还是山寨版?

(2011-09-04 13:30:01)
标签:

方正

报纸版面

宋体

山寨

《解放军报》

分类: 业务交流

    当中国的报刊业刚刚迈进本世纪时,有一个现象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注意——报版的模样越长越相似。有行家说了:这就是格式化流行趋势。有读者说了:都长一样,拿报都拿错了。有位对此感到心理不平衡的总编辑说了:如此下去,集体无性格。有位摄影记者说了:每期都给我预留位置,照成啥样也不能空了这块地。有位美术编辑说了:好事,好事,我们再也不用每天动脑筋,一年或几年下来,我们就是个填空的机器……。有舒服的,有不解的,一件看似仅仅属于形式设计的事情,竟然引发了多方不同的关注。

其实相对工业产品而言,自人类大工业革命之后,就已经大规模实行了大机器生产下的工艺设计秩序化,随之带来的就是制作程序的格式化。当我们一不留神发现全世界的水龙头都长得差不多的时候,才开始珍惜作坊式的手工艺品。因为个性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中国的报业或许刚刚走进类似工业革命的中期,正陶醉在报纸版面格式化带来的速度、稳定、制作成本降低的沾沾自喜中,还无暇考虑丢失个性。

那么报纸版式的格式化是否一定会丢失个性?这是使我们曾经集体走入偏面理解格式化误区的关键所在。因为有一个叫“山寨”的流行词语,被一些报人不知不觉地用得娴熟。《南方都市报》的报头是红底色上压黄色的报头字。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相当数量的报纸,在一段时期以来纷纷效仿。结果自2005年以来,“西红柿摊鸡蛋”的报头格式成了某些嘲弄者的口头禅。《新京报》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被称为“网页式”的版面风格,谁料到国内又冒出许多张报纸都采用这类风格。用好听些的词来形容这种风格,不外乎“网页式”、“对联式”等等。也有人用不入耳的话来形容:“一张超级脸蛋(指一版主图)两排小肋骨(指两侧导读标题)。如此扎堆对版式的效仿,至少说明中国报业在形式设计上,已经不再乎什么“山寨”行为,一些报人干脆放弃了自己原本的形象特征,甚至还名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由此,我们看到国内的一些晚报与日报没什么两样,都市报与商报也混淆不清。周报看不出耐读性,日报丢了速度感。

想想上个世纪末中国报业不同的版面风格,《人民日报》的端庄大气,《光明日报》的儒雅风范,《解放军报》的舒展硬朗,《新闻出版报》的粗目浓眉,《中华工商时报》的精打细算,《北京青年报》的横冲直撞……你能够领略到从内容到形式非常匹配的不同式样。我们都知道人配衣冠马配鞍,如今怎么用到了报纸版面上竟然“山寨”为先。

对格式化的误解关键还是没搞明白这格式是自己的格式,而非全天下的格式。拿全国不同地域读者的阅读口味作证,南方报纸版面的细腻和北方报纸版面的粗放形式,不是你随意可以变动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当地风土人情多少年培育和打造出来的刚性标准。记得有本杂志照搬香港某杂志“杂音”过多的设计风格,结果读者并不接受,认为看上去太乱,读起来头疼。而南方某家报纸版面刚把北方某报纸的风格平移过去,结果习惯在里弄中轻聊细语的读者受不了版面粗放的设计形态。

既然我们将格式化的确定与自己的特点结合起来,就可以把自己从头到脚审视一遍。我们是否有强大的摄影力量来支撑1版的超大图片?如果没有,就不采用1版主图的格式。我们是否有写小评论的高手?如果没有,就犯不上固定更多的评论栏目。我们是否有制作标题的高手,如果没有,就不用特为重点选题设置更大更有层次的标题区。我们是否具备在当地迅速征集新闻图片的能力,倘若没有,就不开设集束式图片栏目……。

总体来看,在全国范围内能够真正属于有自身风格的格式化报纸不超过10%,其余要么是“山寨”,要么是半“山寨”。这些报纸在并不符合自己条件的运作中,有苦也只能咽进肚里。直到在两种条件下,“山寨”才会转正,一是你改造了大家的审美习惯和阅读口味。二是你仿照的对象把你吞并入一个超大规模的集团运作链条中。这两个条件都会把我们的苦主心血熬干。前者是你很可能看不到成功,因为一代人的改造时间不够用。后者是成功的同时,你已经不属于你自己。

面对中国报业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现状,首先被挤出市场的最有可能是那些同质化明显的媒体。从这样一个角度判断,同质化不仅属于报纸定位,也属于办报风格和形式风格。或许这能够客观上减弱“山寨”的势头,催生出更多有新鲜特征的媒体。我们相信偏面理解格式化的人会越来越少,因为说到底,格式不是涂脂抹粉,它也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模式。

                                                    张光  发表在<传媒>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