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偶然想听路况谈频道性格的塑造
http://s11/middle/861aa371ta967b749afba&690能否如人所愿" TITLE="听吧,看吧 能否如人所愿" />
12月2日下午1点15分,当开车走出京开高速进京收费站时,黑压压一片大小车辆堵在了眼前。慢慢向前蹭的同时,我打开了车载收音机,调到了103.9交通台想听听这个路段出了什么事情。从评书开始听起,十几分钟后评书说完了,接着是广告。几分钟的广告完了终于盼到了“路况信息”这熟悉和期盼的声音。然而,一个字的路况还没蹦出来,就冒出来俩男人自夸这段节目挺精彩,之后就开侃对某品牌高档车的兴趣,在中间加杂着小段的音乐和自身宣传后,仍然是这俩人开始乐呵呵地谈起了这款豪车的维修知识……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在不知道还有多少等着听路况的司机的期盼中,“路况”始终没有出现。相信后面还会有很多不知情的司机正向这个天知、地知、我们不知的大堵车路段冲过来。不出所料的是,当我2个多小时后再折返回此处时,堵车的长龙已经多了接近一倍,早已经堵满了收费站的两端。
我们相信交通台会在上下班高峰时忙个不停地播报路况,但我们也体验到了非高峰时段交通台对路况播报的不很介意。那么103.9到底应不应该适当调整一下非高峰时段的路况播报的频率?看看北京路面上非高峰时段行走的车辆数目,以及近年来经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再看看北京广播电视报上周做的读者调查,想起了报上的那个建议:请离我们再近一点。
再近一点并不意味着所有听众和观众喜爱什么你就播报什么,还存在着各台各栏目能否在内容定位上更加准确的问题。仍然是12月2日的那个下午,当看到妻子坐在沙发上织毛衣,一旁的半导体收音机中传出文艺广播播出的长篇小说“游离时代”时,显得与此时的气氛是那么和谐与贴切。回想起堵车时,怎么听评书都觉着闹心。这就产生了播出的内容与受众需求的有机关联。交通台听什么?文艺台听什么?音乐台听什么?他们之间肯定有听众“通听”的东西,更要有自己看家的“菜谱”。两者之间的播出比例与播出时间有关,与受众的知识层面甚至年龄段有关。如同在那个异常拥堵的时段,你花那么长时间大侃什么某某Q7的修理,看看自己的车,再看看四周的车,有几个司机能听得下去?
从电视节目的“撞车”来看,上周六的电视剧《锄奸》正到了关键时刻,你不能不看。等看完了再看《金婚风雨情》时,已经播出了6集。熬着性子看两个老家来的乡亲到胡军(角色名还没记住)处到处找工作……因为不知前因,所以觉着无趣。
可能等到三网合一开始应用的时候,也就到了广播电视再次塑造各台各频道性格的时候了。我们很可能会对一打开收音机到处是音乐,打开电视机到处是选秀的情况道声:拜拜。因为到那时听什么,看什么可遂人愿。那个时候,广播电视各频道就是个“专卖店”。□张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