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吧,归来呦
(2011-07-25 09:52:10)
看奥运会,不少人的眼睛熬成了“桃”。连平日里买杂物都算不过帐来的大老爷们儿,这些日子算金牌的心用了不少。然而,看了《人物》周刊有关海外兵团的人物报道后,原本舒朗的心情复杂了,原本扬眉吐气的甜美滋味被倒回来的半口气噎得发涩、泛酸。因为我们怎么养了那么多对我们虎视眈眈的海外兵团?
说“养”这个词一点都不过分,中国绝大部分运动员靠什么挣钱?靠我们老百姓,靠纳税人。他们平日里的训练没有任何赢利功能,而训练中的所有条件均由国家提供,国家的钱哪来的,还是老百姓。由此,当老百姓看到童辉带领澳大利亚队从中国人手中夺走跳水金牌,看到李矛教出的韩国人击垮了中国羽毛球男单,看到从北京刚去新加坡没几年的小姑娘李佳薇打败了王楠……心里真撮火。由此,眼前又浮现出何智立(小山智立)那双气势汹汹的眼神,因为从那时起,中国体育词语中添进了这句新词——海外兵团。
其实单就体育运动项目而言,是可以超越国届和民族的。谁有本事谁称王。然而为什么我们不愿意接受自己人打自己人,或是自己人帮助他人来打自己人的现实。无非就是因为我们这些自己人与外国不同,要靠我们自己来养。养肥了、养大了、养美了,飞了。
为什么飞了,原因太多。有为了双方交流的,有嫌自家地不肥的,有怨自家屋太窄的,有因为总坐冷板凳的,有同室操戈一气出走的,总之,我们总能冒出些“小鬼”,就是留不住何智立、李佳薇、陈静这样的当打之才,更谈不上留住瓦尔德内尔这样的“老妖精”。
叹息之余,还是希望中国体育届能够反思一下有关“创建”海外兵团的功过。这年头别太大方了,距2008没有几个年头。别弄得别人的强项我们没学多少,别人的弱项我们倾力相助,甚至是反目寻仇,或许到那时这金牌数我们得帮着别人数。
张 光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