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哭的环境

(2011-07-25 09:47:18)
标签:

杂谈

分类: 坷垃走笔

    到哪儿哭不好,偏偏挑中了厕所。《别了,温哥华》里,杨夕就这么哭过。身边是敞开盖的马桶,一旁还竖着把洗马桶的皮揣子,恐怕很多观众都会有这么个印象:在这地方哭,称得上是百分之百的窝囊。
    杨夕的确够窝囊,本来爱着罗毅,被任晓雪夺走,好不容易与大洪有了感情,又被另一个女人“逐”了出去,更使她难受的是,看着那两个女人可怜兮兮的模样,她只能忍让。由此,这所住宅里空间最小的厕所就成了最能够体现窝囊心境的地方。四周的墙压迫着她的情感,开了盖的马桶拿出了几分滑稽的味道对她嘲弄。哭,在这里已经不是简单的水质体的排泻,就这么个环境而言,此时此刻的杨夕即便不掉泪而皱皱眉,就已经把观众拉进了剧情。
    由此感到,哭的行为并不孤立,哭应该有哭的气氛和环境。比如我们以往见到上官云珠倚在门框上无助的哭,见到梅婷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不服气的哭,见到李若彤在《天龙八部》里含怨的哭,还有那位当年的影星舒绣文在《一江春水向东流》里当众泼野的哭。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应该承认,如今人们对哭的理解,已经改变了向演员的眼睛里点药水的老传统。哭,不只是需要眼泪,还需要环境,需要该哭的剧情。那种一哭就扭脸儿,一哭随手就能掏出手绢,那种一哭就疯跑到什么田头崖边的场景,逐渐的被更自然,更实际的导演手法所弃用。比如杨夕身边的那个张嘴的马桶,在这么哭的气氛下显得那么自然。  张 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