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抗:页岩气对美国经济的贡献

(2013-07-02 14:54:29)
标签: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

页岩气

德克萨斯中质油

财经

油价

页岩气革命带来美国气、油产量由降转升才不过数年时间,但已对美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始于美国,从近期发展趋势看,这一冲击波肇发地美国有触底并开始回弹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油气进口的大幅度减少和相对便宜的能源、原料供应价格是其影响因素之一。

美国天然气、原油的增产首先影响到其能源进出口格局。从进口上看,美国2011年净进口石油444百万吨,比2006年的500百万吨减少了56百万吨;2011年净进口天然气472亿立方米,比2006年的789亿立方米减少了317亿立方米。显然,这降低了高油价及其剧烈起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改变能源进出口格局

从出口看,2011年美国炼油厂开工率大增,从而改变了1949年以来油品净进口的局面;该年净出口油品7.3百万吨,而2006年其油品却要进口107.8百万吨。气代煤发电使煤炭需求量日减,迫使其进入国际市场,煤炭出口量由2006年约27.8百万吨油当量,增加到2011年的54.9百万吨油当量。

在油价居高的背景下石油进口量的减少和油品、天然气、煤炭等出口量的增加,不仅增大了美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力和自主性,改善了美国进出口构成,减少了贸易逆差,而且对美元地位的稳定和经济复苏亦有所助益。

美国石油贸易赤字从2000年的894.1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2587.4亿美元;天然气贸易赤字在2005年达318.2亿美元,而后逐步降低至2010年仍有124.8亿美元。油气进口量的降低直接降低了美国贸易逆差,促进美国对外贸易构成的调整。

长期以来作为美国油价代表的德克萨斯中质油(WTI)价格高于作为欧洲油价代表的北海布兰特(Brent)原油,如2008年WTI年均价为100.06美元/桶,而布兰特为97.26美元/桶。但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增后的2010年至今,却出现价格差趋于增大的「倒挂」,2011年WTI年均价为95.04美元/桶,比布兰特(111.26美元/桶)低16.22美元/桶。

美国油价低廉且供应较充足,是导致美国炼油厂开足马力生产和油品转为净出口的直接动因。页岩气产量大增造成美国气价大跌,由1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以上,降至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左右,而同期欧洲天然气价格为10至11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东亚进口液化天然气(LNG)价格却高达15至1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作为原料和动力成本的大幅下降,直接导致化肥农药和化工产品的出厂价大降。化肥等价格大降,使作为美国重要出口货物的粮食和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

天然气价格降低对化工的影响就更为深远,使之在近年成为率先复苏的行业之一。本世纪初由于成本高缺乏竞争力,美国石化企业的开工率仅在60%左右,近年来基于页岩油气的低成本使其开工率跃升到2011年的93%,一些被关闭的乙烯裂解装置亦复产。几个大石化巨头都着手在海湾区建世界级新装置。预计2012至2016年主要石化产品产量仍将以2.4%至3.8%的年增率上升。

笔者测算,美国2010至2015年间对页岩油气的投资年增率为7.93%,2015至2035年间仍可达6.78%,使整个期间投入近1.88万亿美元。鉴于美国基础建设较完善,该投资中88.2%为上游勘探开发的投入。相对于整个经济的低速发展,以上数据展示出油气快速增长的势头。

美国对油气,特别是页岩油气的巨大投资直接拉动了其经济。由于页岩油气的发展在2010至2015年间即可为美国提供86.9万个就业岗位,其中直接、间接、诱发就业分别占22.8%、32.6%、44.6%;2016至2035年间以上4个参数依次为166万个、21.7%、​​33.0%、45.3%。

这种预测已得到初步验证,在欧洲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就业率尚未走出经济衰退期的低谷时,按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美国失业率从2008年初的5%左右迅速攀升至2009年下半年到2011年的9.5%至10%的高值区,而后开始阶状回落,2012年上半年约8.2%。

页岩油气的发展将使在未来二十五年间美国各级政府的直接税收以4.6%的年增率增长,累计额达9330亿美元,这将为美国政府财政状况的改善作出直接贡献。我们知道,失业率和财政收入都是判断经济走势的直接而重要的参数。

利于实体经济发展

反思经济衰退的原因时,发达国家的不少经济学家认识到片面强调金融和服务业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提出「再工业化」的问题,而首先进行的是发展实体经济的「制造业回归」。要在高科技的支撑下,充分发挥其管理和人员素质的优势,使曾被转移到新兴经济体的某些高精尖制造业和大量实业重新在发达国家产业构成中占有一定比例。

显然,在此过程中,油气产量持续增长价格相对低廉的美国占有某种优势。据信息公司IHS分析,作为原料和动力的油气价格走低将使电力成本下降10%,直接使2012至2017年间工业产值增长2.9%,到2035年间增4.7%。

纽柯公司(Nucor Corporation)2004年曾把其在路易斯安那州的铁厂迁往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利用其天然气降低成本。而近来却要将其迁回,以利用美国低价气、更熟练的劳动力和更完美的产业链。这显示,页岩气革命带来的低成本优势正从石油/化工行业群向外​​扩散而影响到其他产业集群。将使美国有可能获得其他国家暂时难以得到的动力,使之在经济复苏中占有先机。

在将人类引入机械化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以20世纪的城市化进程为依托实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21世纪将会发生​​第三次工业革命,从网络信息革命、能源革命和环境革命开始,以数字化制造和新型材料应用为标志,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交流方式带来创新性变化,进而引发全球经济结构的变革。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使人类社会进入更高级的智能化、自动化时代。

进入多元后石油时代

回顾历次人类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总是以科技创新式发展为前提和依托,总伴随着能源「时代」的更替,从薪柴时代、煤炭时代、石油(petroleum或称油气)时代,进而到多元发展的后石油时代。先进国家「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化」只是新一轮工业革命交响乐的一节,而页岩气所代表的油气工业发展和能源构成的改善只不过是为其实现而奠定宽松能源供应的「前奏」 。

21世纪后的人类发展,有比「后冷战时代」、比目前的经济形势更宏观更重要的论题,那就是以脚踏实地的现实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去迎接新的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带来的前景。

环顾全球,一批有实力的大国将在其进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而将页岩气革命和能源独立的势头持续下去并发展开来,具有领先科技水平和雄厚经济实力的目前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就有可能在其中居于前列并起着某种主导作用。虽然未来充满曲折反覆,但只要存在着这种可能性就需要具前瞻性的研究者(特别是美、中学者)予以高度关注。

张抗
作者为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高级顾问、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信报,中国围睹,2013年6月2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