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兰:西攻东守─中国未来的战略方向

(2012-11-19 10:37:53)
标签: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

西攻东守

奥巴马

权力形态

代差

经合组织刚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于2012年的GDP已经超过欧罗区,达到美国GDP的70%。 GDP不真正代表国家的实力,却是心理的临界点。二战之前,日本在与美国的海军谈判中,长期坚持一定要达到美国兵力的七成,其依据是,拥有对手的七成兵力已经足够防御。作为全球唯一达到美国七成GDP的国家,中美之间的战略关系会否发生质变,世界会否进入中美轴心时代,值得关注。

随着奥巴马第二任期的到来,以及中共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中美之间又将进入新一轮的战略博弈期。由于没有了继续竞选的压力,奥巴马未来的战略方向可能更具理想主义色彩。对中国来说,过去三十年的发展,「敌情」、「我情」和「友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如何使用这些力量?如何行使大国的权力?当我们成为大国时我们能做什么?都已经是当下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为后起者,我们过去三十年一直是在追赶,当我们追赶的对象一个一个被我们甩在身后的时候,我们要思考如何做一名领跑者,而不是追赶者了。

首先,从目前国际格​​局上看,美国、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实力差距在拉大,世界逐渐呈现出新的两极格局。作为世界的第二大国,中国必然面对第一大国美国的围堵、打压、袭扰和衰落。

从全球的角度看,只有美国拥有从经济、金融、产业、军事、政治全系统角度出发跟中国作战的能力,也只有美国能够通过各种手段战胜中国。因此,在未来相对长的时期,中国战略都应该以美国为设想对手,并制定相关的战略政策。

保留底牌 威慑力大

其次,中国必须做好战略决战的准备。一切战略决策的出发点在于当遏制、威慑不起作用时,就要被迫摊牌。对于中国来说,在拥有核武器的技术下,至少拥有确保相互摧毁的能力。第一拥有战略决战的能力,第二展示战略决战的能力,第三让对手知道具有使用战略决战能力的决心。威慑的实质是心理上的较量,因此让对手有搞不清楚中国跨越核门槛的高度十分重要,只有对手不清楚我们的底牌,威慑力才能发挥效果。

再者,中国必须尽量避免战略决战。美国全球战略的出发点,是以低成本维持全球帝国的地位,为此美国的战略出发点是间接战略,即任何时候都不把对手逼入绝路。美国对于中国的围堵是开放式的围堵,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围堵袭扰、削弱、改造中国,诱使中国按照她希望的方式进行决战。其海空一体战就是针对中国的战场预设,以自己擅长的常规战方式彻底摧毁中国的军事能力。

中国在权力形态上与美国存在代差,因此,中国战略的目的应该是在突破美国围堵的同时尽量避免战略决战。中国的战略不应彻底打垮或通过战争战胜美国,而是限制美国的行动自由,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的行动自由。

扶持盟国 脱离西方

最后,中国当前的国际战略应该是东守、西攻。防守的灵魂是反击。在防守中,中国应该重视军事手段,特别是突出核威慑,突出以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相互摧毁能力。中国的经济重心在东部,即使把中国的防线扩展到海岸线以外1500公里也无法保证绝对的安全,任何突破防线的攻击都会给中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以相互确保摧毁来代替单纯的防守更有威慑力,而且成本更低。

攻击的灵魂是体系袭扰。在攻击中,中国应该发挥自己的非对称优势,向中东、中亚地区转移实体经济、高技术和现代化的军事装备系统,以核心科技、金融信用体系、共同市场、作战指挥系统为支点,构建中国主导的国际生态圈。未来中国要扶持一批围绕在中国周围的盟国,帮助盟国增强实力、脱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控制,打破美国的国际体系,在全球权力形态上缩小与美国的代差。

战略与战术的区别在于,战术是在有已知选项的时候选出最优,而战略是在没有选项的时候,创造出选项。在以美国为设想对手和西攻东守的大框架下,到底怎么做?这就需要战略设计包含试错机制,也就是进行战略试探。以中国拥有第一艘航母为标志,敢于试错、善于纠错对目前这​​个阶段尤为重要。

纳兰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特邀撰稿人

信报,中国围睹,2012年11月1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