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连奎:人民币国际化不宜操之过急
(2012-06-12 11:20:52)
标签:
财经欧罗中国国际货币人民币升值杂谈 |
当前国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热中,很大程度上是受人民币升值的误导。人民币升值其实不是中国人持有的人民币升值,而是外国人持有的人民币升值,这才是很多外国人开始收藏人民币的原因。而外国人收藏人民币,则造成不少人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时机已经成熟。其实,人民币升值只能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药引子,而不是真正的药方,以此为由贸然进行国际化,要吃的苦还很多。
众所周知,
货币也是商品,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国际货币在经济学上属于公共物品,有自然垄断的本质。这决定了国际货币只能由一种主要货币担当,而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下,这种货币则非美元莫属。回顾历史,日圆的国际化最终是失败的,而欧罗作为国际货币其实也很难走出欧盟。
人民币国际化既不可能是美元模式──即通过特殊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协议安排,而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国际货币;也不大可能是欧罗模式──即在区域货币联盟的基础上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之一。在两种模式都走不通的前提下,注定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有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
国际化货币须具三功能
一般国际化的货币必须具备三个功能:一是具备结算功能,比如石油贸易,现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用美元来结算,小部分用欧罗,但还没有人愿意用人民币来结算;二是要成为投资货币,就是别国愿意用你的货币进行投资,但至目前为止,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的大宗商品或者实物商品,仍然是以价值多少亿美元来表示;三是要成为储备货币,就是其他国家愿意把人民币放在他们的央行做储备货币。
这三个功能也可视为检验人民币国际化是否成功的指标。如果没有这三个功能的实现,而仅仅是将人民币输出到国外也没有用,这是因为即使输出了,这些人民币也会通过中资银行的海外分支迂回回到国内,形成「迂回陷阱」,这就是当年日圆国际化带给我们的教训。
人不能光盯着收益,更要看到风险,在正常的商业活动中,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但是人民币国际化却截然不同,是风险收益不成正比的,人民币国际化如果推动早了,就会风险大,收益小;如果晚些时间再推动,风险小了,收益却非常大。这种风险收益的平衡基于时间点的选择,而时间点的确定,则需要根据中国的国力。
目前中国的国力离美国还相差很远,即使中国从经济总量上赶上美国也还需要大约十五年的时间。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中国或是成为贸易逆差国,或是成为净海外投资国,这两点对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都不利,贸易逆差肯定是有害的,而成为净海外投资国则需要经济实力做支撑,中国现在却处于吸引外资的阶段,条件并不具备。
外部推动才能水到渠成
想人民币国际化,就必须开放资本账户,仅仅靠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是不行的;离岸金融市场能量有限度,而且也不真正掌握定价权。国内外经验表明,资本项目管制并非愈少愈好,过快或过度的开放容易导致短期国际资本的大进大出,会严重冲击国内资产价格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人民币国际化根本不可能绕开资本项目的开放。
也有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会促进国内资本市场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市场化、准入的市场化和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但这种改革有多大的好处?这些改革有必要吗?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现在是金融衍生品定价的时代,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争取定价权,但是也很难,这不仅仅是货币的问题,还需要市场建设的问题,是综合国力的体现。综合国力没到那个地步,想得再好也没有用。等中国强大了,人民币国际化根本毋须中国自己推动,那时自然有外部的需求来推动,那时的人民币国际化才是水到渠成。
中华能源基金会特邀撰稿人、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
高连奎
信报财经新闻,中国围睹,A13,2012-06-09
前一篇:马尧:谁撑菲律宾「吞岩」?
后一篇:马国书:如何避免南海「巴尔干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