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东:确保「核安全」不流于形式

(2012-04-02 12:03:18)
标签:

王东

核安全

首尔声明

国际社会

峰会

3 月27 日,世界第二届核安全首尔峰会落下帷幕,最终发表的《首尔声明》重申核裁军、核不扩散和和平利用核能是全世界的共同目标,强调在「核安全」领域中深化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与会国还达成多方面的国际共识。

在此,但愿《首尔声明》不是第一届华盛顿核安全峰会的《华盛顿声明》一样,只是「一纸空文」;事实上,,保障「核安全」再也不能流于形式了。

世界核安全峰会是在联合国框架之外,最大规模的关于核问题多边国际性会议,宗旨是推动「核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保障国际安全;首尔核安全峰会(下称「首尔峰会」)是继2010 年4 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后的又一次世界安全核峰会,须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

美俄削核未达要求

期望首尔核峰会要在短短两天的会议上解决所有问题,显然不切实际,但峰会可见的主要成果,包括:达成全球核安全体系、国际原子能机构作用、核材料、放射源、核安全、核能安全、运输安全、防止不法交易、核检查、核安全文化、情报安全、国际合作等十一个领域等等十三项非约束力承诺或鼓励措施。

因此可说,首尔峰会达成的共识可谓包罗万象,阶段性成果颇丰,堪称「圆满」。其重要意义在于凝聚国际社会加强「核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政治意愿;达成的文件只有共识而没有显著分歧;进一步防止核扩散和防范核恐怖提出具体措施;提升和深化「核安全」理念;把「核安全」全球治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层面。

另一方面,首尔峰会达成的多项国际共识和承诺,依然缺乏必要的法律束力,这难免令各界多少感到有些遗憾和失望,由感而发的种种质疑之声,也频频从媒体中传出;甚至有舆论认为,首尔峰会与华盛顿峰会同样有走「过场」的成分和「作秀」的嫌疑,也有舆论对《首尔声明》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出质疑。

主要原因是,自1970 年3 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以来,国际社会签署的包括《制止核恐怖行为国际公约》和《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等在内文件一个接一个,有关「核安全」问题达成的共识也为数不少,可惜全都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因此能够落在实处的却是寥寥无几。首尔峰会达成的共识和《首尔声明》同样不具备法律约束力,由此推断,恐怕首尔峰会成果也将是象征性大于实际意义。

然而,对首尔峰会的评价有赞有弹应在情理之中,首尔峰会是开启全球「核安全」治理的重要步骤,还是留于形式,2014 年的荷兰峰会或许方见分晓。

探讨国际「核安全」问题,首先不能回避核武器对人类威胁这一严肃命题,保障国际「核安全」,自然在防止核扩散时需要一个相应的国际条约。

与此同时, 削减核武器数量跟「核安全」不可分割,国际「核安全」措施的实施自然也包括削减核武器,减少核武器在全球的存在,因此加快削减核武器进程,已摆在美俄两个最大的「核国家」面前。为此,在国际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美俄双方终于分别在1991 年7 月、2002 年5 月和2009 年4 月签署第一、二、三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算是为削减核武器开了先河。

尽管美俄核裁军「新约」承诺把各自的核武器再削减约三分一,但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上的「高姿态」和国际社会舆论的压力,实际上在削减核武方面成果依然十分有限。目前,美俄双方仍保留足以数次毁灭整个地球的核力量,仅从美俄拥有核武器的数量看,并未能从根本上消除核武对人类的威胁,因此美俄削减核武器的进展还不足以达到国际社会的要求。

约束机制存有缺陷

此外,核扩散不仅与保障国际「核安全」背道而驰,而且由此带来的「次生」灾害也威胁人类的安全,因此国际「核安全」能否得到保障,首要解决的问题仍是防止核扩散,这是摆在国际社会长期面前的难题,也是国际社会长久的困惑,甚至令国际社会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时时处于尴尬境地。

在当今世界,核扩散加剧进一步加大对人类安全的威胁,导致世界各国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形同虚设。由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本身的约束机制存有缺陷,缔约国就算摇「和平利用核能」的幌子也无能为力,国际社会面对有关国家不断挑战《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也只能谴责和制裁,没有更多可行措施和办法。

因此,「核安全」问题不仅是如何加大防止核扩散措施的力度,还要在保障有关国家和地区安全方面入手,在国际层面上给予有关国家和地区相应的安全保障承诺或措施。同时,在国际上树立《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权威,消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信任危机,使国际社会摆脱长期核扩散和核恐怖的困惑。

国际「核安全」与人类命运攸关,也与世界各国的安全绑在了一起,在「核安全」面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保障「核安全」离不开密切的国际合作。本次首尔峰会,与会国再次表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核安全」国际合作,并对防止核扩散和防范核恐怖主义,以及安全使用核能提出了具体的方案。

不过,如果依然流于形式,国际「核安全」仍将得不到改善,因此需要各国切实行动起来,有效落实已形成的共识和达成的文件。

王东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特邀撰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