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鼎杰:防御重点背后的攻击性弧线

(2011-12-19 10:59:26)
标签:

王鼎杰

美国

战略

地缘政治

军事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日前公布了美国“2012年防御重点报告”(Preventive Priorities Survey)。成立于1921年的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虽然属于无党派、非政府性的研究机构,但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一向有很大的影响力。其报告自然也不容忽视,而其背后的战略隐语更值得国人再三回味。

 

两大分类,三个等级

这份报告将全球国家及地区作了两大类区分,一类是对美国构成战略性防御冲击的国家和地区,另一类则相反。前者又被归纳入三个不同的事件等级之中:

 

第一等级指“直接威胁到美国本土安全,可能引发美国军事干预,或威胁美国重要战略资源供应的事件”。第二等级指“威胁影响了对美国来说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国家,但这些国家和美国没有共同防御协议”。第三等级指“危险可能造成严重或广泛的人道主义灾难,但发生国对美国仅具有限的战略重要性。”

 

根据这个分类,中国被列入了“一级事态”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罗斯却仅列入“三级事态”地区。不能不引起国人的警觉: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确实已经发生了空前的大转移。

 

新战略弧线的显现

所谓“一级事态”的事件共有十项,分别是:

 

1、针对美国本土或盟国,造成大规模伤亡的攻击;

2、朝鲜半岛严重危机;

3、与中国有关的重大军事事件,涉及美国或盟国的军事力量;

4、伊朗核危机;

5、针对美国重要设施网进行高强度破坏性打击;

6、从墨西哥扩散到美国的贩毒暴力活动;

7、由军民冲突或恐怖袭击引发的巴基斯坦国内严重不稳定;

8、沙特政局不稳,危及全球石油供应;

9、由恐怖袭击或反恐行动引发美国和巴基斯坦发生军事对抗;

10、欧债危机加剧,欧元崩溃,引发美国二次经济衰退及预算削减。

 

其中,作为跨国贩毒问题的第5项,和作为国际金融危机问题的第10项,各有其特殊性,无需美国以军事战略解决。而在苏联不复存在、恐怖主义组织也遭到强力打压之后,第1项、第5项都已很难成立。故而,美国的军事战略重点俨然将聚焦于2、3、4、7、8、9项,结果就是形成一条从北朝鲜到中国再经巴基斯坦到伊朗-沙特的新战略弧线。

 

在这新弧线的背后,虽然打出的是“防御重点”的旗号,但却已经暗示出下一轮美国战略性主动出击的要点所在。尽管美国肯定不会以纯军事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但却也绝不排斥必要时使用军事手段,这就在防御重点的背后凸显出了一条新的攻击性弧线。

 

美国战略的变道转轨

尽管上述分析并不代表美国的官方立场,但考之近二十年来美国全球战略变迁的轨迹,却可以确信,如无大的突变因素,未来美国的官方战略立场,与之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本来,冷战结束后的近十年内,美国依然是以俄罗斯为头号战略对手。但是,9·11这一突发事件完全打乱了美国的战略进程。

 

由于借助了信息革命带来的技术变革,一个非国家组织,第一次对美国本土构成严重的安全威胁,这一事实深刻刺激了当时的美国决策层,结果就是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自建国以来,第一次以非国家组织为头号威胁而重新布局。

 

比如俄罗斯与南部伊斯兰势力的冲突,以往美国总是从地缘战略的立场,采取反俄罗斯的立场,目标在于防止俄国势力出入印度洋。从阿富汗战争到九十年代末,美国始终采取这个立场。但是,9·11改变了这个立场。美国从打击极端恐怖组织及类似行为的立场出发,转而支持俄罗斯在车臣的行为,并将之称为另一场“反恐战争”。而普京也巧妙的把握住了机会,做出愿意和美国联合全球反恐的姿态,从而在小布什执政期间,形成了美俄关系的戏剧性转变。

 

结果就是,在9·11事件后出台的2001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破天荒的第一次未提及俄罗斯对美国的威胁和不利影响。而在此前的1999年,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编纂的跨世纪年度“全球战略评估报告”中,却是把俄、中、印三国列为有可能对美国的全球利益和战略布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

 

此后美国内部虽然反思了反恐战争本身,认为过高估计了恐怖组织的性质和威胁。但是,对俄罗斯的战略判断却并未进行深刻的反思。到2010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出台,俄国居然彻底消失,而只剩下中、印被列为全球最大权力变量所在。再结合小布什执政以来推行的美日澳印四边同盟策略,则中国俨然竟成了美国最大且唯一的全球性战略对手。顺着这条线索,这次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将俄国划入第三等级,而将中国放进第一等级,正是前述发展的结果。而印度这次虽被放进第二等级色带,但原因为“重大恐怖袭击造成严重的印巴危机,并伴有军事升级风险”,则其实并非以印度本身为敌,已非常明显。

 

弧线背后的盲点

这一结论最大的战略盲点,其实也是9·11之后,近十年来白宫和五角大楼共同的战略盲点,即严重低估了俄罗斯的实力和战略企图,却严重高估了中国的实力和战略企图。

 

事实上,近十年来,俄国政学两界均不乏炒作“中国威胁论”的名人高士,他们认为中国不仅对俄罗斯构成威胁,而且对世界和平也构成威胁。如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基思塔诺夫、政治与军事分析研究所副所长赫拉姆奇欣、前代总理盖达尔、著名作家索尔仁尼琴、人民联盟党领袖巴布尔等,皆持此论。其中不乏让中美互耗,以利于俄罗斯再度崛起的动机。普京表面上不认同这些言论,但却更巧妙的推动中美互耗,如他在今年10月的一次电视访谈中,便一语双关的表示,俄国不会与中国争夺“世界领导权”,但自有国家和中国争夺。

 

而自罗斯福、尼克松、基辛格、布热津斯基以来,明智的美国战略家都清楚,只有建基在中美合作的基础上,一个稳定、繁荣的太平洋时代才会出现。反之,如果中美互耗,造成俄罗斯再度霸权崛起,那才是二十一世纪最大的战略悲剧。

 

文:王鼎杰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战略分析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