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德:中国在南美:利益、权力、伙伴

(2011-07-15 16:54:19)
标签:

南美

资源

杂谈

资源安全是发展和稳定的关键。许多国家现正面临困境,他们既需要更多的或不同的自然资源,但国内却供应不足。最重要的资源大概是能源、矿产和食物:若这三样资源缺乏充足及可预测的供应,这世上没有族群可以正常工作。在追寻资源的过程中会有什么风险和动态?我将我的发言归纳为两个主题:第一,中国对资源的探索如何受到国内和国际议程所制约;第二,利益、权力和伙伴的原则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实践。最后,我想对中国在南美的战略方针做一点观察。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新议题,寻找资源的行动已持续了数千年。只不过当今世界可能出现更多问题,包括更激烈的竞争,全球性探求资源,更精密的产品和技术面世,应对新科技的需要,以及许多资源的可能性或确定性愈见有限。中国已实施多个关键战略应付。

 

在当代政治经济领域,风险一定存在。第一是未能够获得足够的资源。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生产价格上升(因为供求关系),产出几乎可以肯定减少、出现通货膨胀以及失去竞争力。这些很容易衍生为贫困、失业和不稳定,中国政府正希望避免这些现象。然而,如果过于密集地或不小心地推展行事议程,可能会出现其他风险。其一是与其他资源需求者发生对抗,这可能会导致政治局势紧张甚至是武装冲突。另外,如果中国被看作单纯的新殖民主义资源掠夺者,则可能会遭受资源丰富国家的强烈反应,出现民间的或政治的反华情绪。

 

因此,看看这些变量,我们该如何看中国的地位,尤其是中国在南美洲的地位呢?第一,中国很显然不能逃避如其他国家所承受的同样压力。从经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中国企业需要购买资源,与其他国家和企业竞争,获取利润,并维持中国产业营运。另外,它也需要建立自己的"综合实力",在具有潜在危险和军事化的世界内,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生存。

 

然而,中国似乎正在尝试为这一状况带入一点新的思维,向往"和谐世界" 以及"和平与发展",并强调不会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来损害任何国家,主张小国和大国拥有同样的权利。这究竟只是空谈还是长期郑重的承诺,现在下结论可能为时过早。但是,人们也可以看到实现这个愿景的方式。我想说,目前可见的方式有三个。

 

其一是多边主义的新模式,与地区内国家集团,诸如东南亚、中亚、拉丁美洲或西非建立伙伴关系。看起来,这些联盟可以鼓励这些地区对中国的发展轨迹和政治制度持积极态度,至少可以在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内成立联盟。这种南南合作看起来是抗衡美国霸权的最好方式,也可以使中国成为众多全球联盟中的关键成员。

 

第二是所谓中国魅力攻势,包括传媒、软实力和教育。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议程,而且也没有任何理由中国不应在这个世界上更广泛地发扬它的文化成果。虽然同样地,中国在这方面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也许最大的困难就是中国传媒机构在国内是最无能的,趋于严重官僚化,过份依赖外国新闻机构如路透社,很少或没有创新。他们真的没有跟上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不断改变的需求,而且似乎滞留在扭曲的时间里。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难以给予非国家艺术家自由发挥空间。中国没有拿出一个简单且有意义的核心议程,让中国的优势有可能吸引全球观众。软实力议程依然固我,可能很重要,但却执行不力。

 

除了多边主义和软实力,我认为"战略伙伴关系"也很重要——中国新闻稿在过去几年经常使用这个术语,比如说涉及到与巴西、俄罗斯和土耳其的关系。

 

事实上,这一术语从未明确界定过,而且极有可能是故意模糊。这似乎显示了两国间的关系是基于长期互利而非短期利益。所以,举例来说,中国政府可能准备实施制造业产品出口配额,以保护当地产业;可能会以低于市场利率提供长期贷款;或者支持在联合国不受欢迎的立场。另一含义可能是中国会为了维持长期利益关系而容忍短期分歧。

 

如果这确实是一项广泛执行的战略,它足以成为缓和利益和权力两种动态的"第三路线",这两者在过去一个世纪都是大都会与周边地方关系的关键所在。这路线可以促成多边主义的战略,同时平衡反华情绪。中国可能会以多一点的智慧和灵敏度来接近南美,而不是传统的资源开采者形象。也许有三种方式可以达成这目标。

 

  1. 和主要政府确立"伙伴关系",例如巴西和委内瑞拉;
  2. 支持多边主义和在地区内(及联合国内)"反霸权";
  3. 努力减少大众和政治精英潜在的反华情绪。


  也许这三者都是有利于一个普遍公平的国际秩序,而不是在20世纪大部份时间占主导地位的美国霸权,尤其在南美地区为然。

 

文:韩德(Alan Hunter)

作者为英国考文垂大学和平与调解研究中心亚洲研究教授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顾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