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心理原创】我不守规矩 ——浅谈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与行为规范

标签:
育儿 |
分类: 亲子教育-亲子总动员 |
作者:许珂(本中心专任咨询师)
不守规矩
回到家,宝音就躺倒沙发上,不换鞋也不洗手。我走到她面前,对她说:“宝音,回家需要换上拖鞋,洗手,并且不能穿着鞋躺在沙发上。鞋脏会把沙发弄脏的。”宝音躺在沙发上不耐烦:“我就要穿着鞋在沙发上。我不要洗手。”
我再次告诉宝音:“回家需要换鞋洗手,躺沙发不穿鞋这是我们的规矩。”宝音宣告:“我不守规矩。”我愣了一下,宝音也躺在看着我,看我接下来是什么反应。我继续说:“规矩就是需要遵守的。我说五个数你先脱鞋。”我还没有数出“一”,宝音已经把鞋脱了扔在地上,气鼓鼓的又有些泄气样子。
我在长大
相信很多人听过也发现一件事:“小时候还挺听话,越大越不听话”。父母家长在面对“越大越不听话”的孩子通常都是什么反应?是呵斥孩子?还是唠叨不停?或者用物质和孩子讲条件换取孩子的“听话”?
其实孩子的“不听话”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表现,父母在暗自窃喜的同时也要讲求方式方法,给孩子清楚的界限。帮助孩子的自我意识健康发展,并且有规范正面的言行。
曾经见过一位“温柔”的母亲面对孩子的偏差行为,说:“哎呀这里被你弄的很脏啊。”孩子不理会她,继续自己的行为。母亲没有任何办法,只好边说:“这里被你弄脏了”边走开。后来再见这个孩子的时候,这个孩子的偏差行为更加过分。
父母手册
父母面对孩子的“不守规则”,可以这样做:
-
清楚告诉孩子需要遵守的规矩是什么,如果有必要告诉孩子守规则的缘故及不遵守的后果。这后果一定是事先说好的,并且一定会执行的。
-
清楚的指令给孩子如何遵守规矩。年龄越小的孩子需要父母给予示范正确行为的时候就越多。
-
可以告诉孩子遵守规矩是对的好的。并且肯定孩子之前所做的正确的遵守规矩的行为。
-
父母家长自己也是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不能教孩子一套,自己的言行却是另外一套。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成长,应该清楚“成长是痛并快乐的事情”。帮助孩子有正确的行为规范,又不伤及孩子的自尊,也不需要做低声下气的软弱父母,这的确是需要父母更多学习的。因为成长的父母是给孩子最好的祝福。
推荐阅读许珂老师的文章:《当孩子对你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