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心理原创】爱孩子,先从自己的伤里走出来 ——要儿女成才,自己先要成才

标签:
育儿 |
分类: 亲子教育-亲子总动员 |
父母爱孩子无可厚非,但是这爱,是否真的恰如其分,是否真的能够有你想象的效果呢?答案通常是否定的。每一个父母都期望孩子拥有好的未来,将来能够有所成就,能够拥有美好的家庭。但是为人父母也曾为人子女,曾经也承接自己父母的期望,而我们就达成了父母的期望了吗?我们有时甚至想从这种期望中逃脱出来,拒绝作为父母未完成期望的投射产品。
所以身为父母的我们也要好好理清你自己的期待,否则就容易将你曾经承接的期望甚至伤害带给了你的儿女。孩子是脆弱的,你可能不知道你的言语正在伤害着你的孩子,你愤怒时说出的话,孩子会以为都是自己错,会以为是自己出了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情绪失控的母亲,会对孩子说,都是你,谁让你是个女孩,如果你是男孩,那么我就不用这么受苦了。母亲发泄了自己的情绪,图了一时的快意。但是却不知道这样的话语对孩子有多大的伤害,可能因为这样孩子就对自己女孩身份的不认同,认为自己的存在就是一个错误,从小就没有自信。因为母亲把父亲以没有儿子为由而娶外室的伤痛怪罪到女儿的身上,女儿就因此背负了父母失和,甚至离异的原罪。
再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个父亲给儿子检查了家庭作业,发现孩子出现了一些错误,父亲默不作声的离开了,然后就是深深的叹息,儿子感觉到父亲对自己深深的失望,所以就在自己以后的生活中追求成就与完美,常常活在自责与痛苦中;追究原因就是想要借着达到完美来取悦父亲。做得到吗?这里看到了父母非理性行为给儿女带来的伤害。
我们看到父母亲的情绪会让孩子感受到不被爱和不被接纳,因为孩子还小,无法以成人成熟的思维来解析问题,孩子只能自我解读,用自己以为正确的方式去面对问题,所以造成许多情绪的困扰,甚至是终身的困扰。
那该如何解困呢?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要学习从伤中走出来,并且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第一:作为父母亲,最好先理清自己曾经受过哪些情绪的伤害,你的信念是什么?你能回忆起曾经作为小孩子的自己是怎么样误解父母亲的情绪吗?是不是在父亲叹息时,你感觉到自己要完美,是不是在母亲责骂中你感受到自己有问题。如果是这样,我们就要先处理自己的伤害,才能不至于让情绪的伤害继续在孩子身上蔓延。
第二:接纳曾经有过的伤害,把错误的信念扭转过来。“我一定要做的完美,才值得被爱”修改为“我尽力而为,但是无论做的如何,我都是值得被爱的,因为我是独特的;我相信父母是爱我的,只是他们那时不懂得怎么爱”等等。
第三:学会减缓你的焦虑,你曾经承接父母亲的期盼,出人头地,所以你也期盼你的孩子出人头地,一旦出现分数不佳的情况,就觉得孩子以后没有未来了,这个焦虑会感染给孩子;要知道,焦虑除了伤神、伤身、伤关系之外,是没有其他功用的。了解你自己的期盼,放下担心和焦虑,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给他空间和他需要的引导、帮助。
第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为你的焦虑,你的担忧负责、自责。
父母亲,先认识和理清自己期盼和情绪,把握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你的情绪成为你孩子的伤害,让伤害止于你。要儿女成才,父母先要成才。
推荐阅读刘鸿娇老师的另一篇文章:《如何与爱抱怨的母亲相处?——打破与父母亲的三角关系》http://blog.sina.com.cn/s/blog_85f485470101l8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