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学会对照,不要比较 -----快乐来自于对别人的欣赏和自我提升

标签:
比较对照自我提升健康 |
分类: 个人成长-成长不烦恼 |
作者:刘鸿娇(本中心专任心理咨询师)
嫉妒其实是社会比较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但是这样的社会比较会带来负面的情绪与负面的行为效果。
社会比较的两种形态
现在让我们具体地来了解一下社会比较。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大众心理现象。第一个系统地提出社会比较理论的是费斯廷格。其理论基本观点是:社会比较是人的常态,人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想要了解自己的地位如何,自己的能力如何,自己的水平如何。通常,一个人存在于社会中,难免会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认识自己和他人;认为只有“在社会的脉络中进行比较”,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评价。
社会比较的理论主张,透过良性社会比较能够使人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找出自己和别人之间存在的差距,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可以到某种程度地帮助人们认识自身,激发人们的行为动机,让人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只是,当恶性社会比较产生的时候,往往很容易就走向负面,如果比较之后发觉力有未逮,就容易贬低个人的自我价值,甚至对比较的对象产生不同程度的敌视,甚至有可能酿成社会灾祸。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去比较,而用一个全新的角度、视野来激励自己、推动自我提升,就是不与人比较,只与自己作纵向的比较;准确的说,那不再是比较,而是对照。可是人本性就会不自觉的与人比较,怎么才能做到所谓的「对照」呢?
做法其实不难。首先,想想一般比较的缺点,即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这样只能让你产生挫折感并且降低你的自我形象,对自己更加不喜欢,也不能增强你的行动力,因为补足缺点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还是发挥你的优势。
再者,如果你是因为不接纳自己的缺点而去改变,那么你会承担很大的压力。一旦出现这样的比较,你就应该必须喊停;若不能监控胜过你思想中这样负面思维对你的杀伤力,情况只会会越变越糟,让你掉入「永远不如人」恶性循环。只有建立在接纳上的改变才是积极的。
而最好的对照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与优秀的人对照,在心理学上叫做上行对照/比较。对照的时候,你可以尝试去找到你与优秀的人身上有什么相似的、并且是你欣赏的地方,这样会激发你成长与改变的动机。第二种是与你不欣赏的人对照,在心理学上叫做下行对照/比较,你可以尝试去找你和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论语·述而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就是这个意思。
这样可以督促你改进自己身上的缺点,坚持身上的优点,找到自信;不但不会落入恶性社会比较的怪圈,反而能在任何情况、遇到任何人的状况下,对照别人的优点及缺点,成为自我提升的正能量。这样生活的人怎么会不快乐呢?
关注我们的微信平台:SBMF_CD(四川仁爱心理咨询中心),就可以定期收到我们专业咨询老师关于个人成长、婚恋交友、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职场生活的原创文章,篇篇精彩,篇篇您都不会错过,欢迎回应与转发!
http://mmbiz.qpic.cn/mmbiz/xnZVdstCicvPITKnPmGWz3fiaXXemaQNQS0WByia04Us2jy5r3owv6Pb7nMqlibicvJCtpoSs253UNJ8c7oUNvfW4xg/0-----快乐来自于对别人的欣赏和自我提升" TITLE="【原创】学会对照,不要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