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要用“心”说——史蒂芬和他儿子的故事

(2012-09-11 16:30:36)
标签:

杂谈

分类: 亲子教育-亲子总动员

文:史蒂芬·柯维

 

史蒂芬·柯维曾经提及关于亲子相处的例子。那时候,史蒂芬和他的妻子为着儿子的问题大伤脑筋。他们的儿子,学习成绩差,甚至看不懂试卷上的问题。他与同学交往时也很不成熟,经常弄得周围人很尴尬。他又瘦又小,动作也不协调。打棒球时,他往往在投手投球前就挥动棒球,招来他人的嘲笑。

 

史蒂芬夫妇觉得,这样的状况需要关注与改善。于是他们尝试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加油,孩子,你能办到!我们知道你行!”只要儿子稍有进步,史蒂芬夫妇就大夸一番以增强他的信心:“干得好,孩子,继续。”

 

尽管如此,还是引来了嘲笑,而这时,他们的儿子总是哭着说,“我永远也学不好,我根本就不喜欢棒球。”

 

所有的努力似乎徒劳无功,史蒂芬夫妇心急如焚,看得出来这一切反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后来史蒂芬对思维定势有了一定的了解,终于意识到他们对儿子往往言不由衷。他们在自省以后承认,他们内心深处的确觉得儿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常人”。所以不论他们多么注意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其效果都是有限的,因为表面的言行终究掩饰不住其背后的信息,那就是“你不行,需要父母的保护”。

 

史蒂芬意识到,他们内心深处认为,这个孩子有失颜面。在教育孩子时偏重许多其它因素,反而忽略了孩子的幸福与快乐。因为好面子,所以给予孩子的不是无条件的关爱,也因此造成了孩子自我评价很低。

 

自此,史蒂芬夫妇改变了他们的动机,开始从客观的角度去发现和了解孩子的特色、个性与价值,培育孩子内在的安全感,不再用孩子的表现来判断孩子的价值。

 

脱离了过去对孩子的看法,并培育基于价值观的动机,史蒂芬夫妇感觉到一种新的气象。不必拿孩子与旁人比较,不必把固有的社会模式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反而能心平气和地欣赏孩子的优点。史蒂芬夫妇相信孩子有能力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于是也就不再急于保护孩子免受外界的嘲笑。

 

他们的孩子在刚开始表现得畏缩,向史蒂芬夫妇求援,但史蒂芬夫妇只是认真地倾听,给予孩子无条件关注,却不一定如他预期的回应。这无形中也传达了一个信息:“父母不用保护你,你没问题。”

 

几个月过去了,孩子渐渐有了信心,也开始自我肯定,终于以自己的速度和步调发挥了潜能,不论是运动,学习还是人际关系上都相当杰出。

 

我们从史蒂芬的例子中看到,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大学问,父母对于孩子最本质性的认识,孩子能够体会到。所以要成为聪明而成功的父母是需要多多提升自我觉察能力和多多学习的。

 

 

                  青逸 摘录自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