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禁止网络红人禁令电视节目黑体广电总局 |
分类: 文体快评 |
文/轻度昏迷
近日,在“2012年星光电视节目创新创优论坛”上,广电总局副局长李伟表示电视节目在审美导向上,要防止过度娱乐化、低俗化倾向的反弹。不允许网络红人、有丑闻劣迹的人物上电视做嘉宾,同时禁止职场服务类节目互相打击,通过恶搞博取收视。(来自网络)
限娱令、限广令之后,广电总局又出重拳,而且这次更有针对性,目标更加具体,可以说是由棍法改为刀法。前面的限娱令与限广令施行以来,确实对净化电视低俗炒作、娱乐风气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让很多靠伪娱乐博取收视率的电视节目甚至电视台大为收敛。如今,禁止网络红人上电视做嘉宾的禁令一出,注定又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相信这一禁令会对所谓网络红人们一夜成名的梦想有所打击,有利于控制炒作成风的娱乐趋势,让更多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心中的梦想,而不是一味想通过不切实际的幻想走向所谓的成功。
三记重拳一出,肯定是会有收效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话说再一再二不能再三,低俗化与过分娱乐化是否可以通过诸多禁令彻底改变呢?对于禁令频出的现状,笔者不免对禁令的负面影响有些许担忧,针对这次的“禁止网络红人上电视”禁令的出台,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忧虑:
一是网络红人的定义。究竟什么样的人可以算作网络红人呢?这条禁令在笔者看来更像是对草根达人们成名梦想的遏制。因为凡是名人,一般是不会通过网络来炒作成名的,网络成名更多的是怀揣梦想的草根人士。不能因为个别有丑闻劣迹的人物就一概否定网络红人,在文化开放日益迫切的大背景下,网络是选拨人才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更加广泛深入的发掘各项人才,虽然恶意炒作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这些确实需要一个过程,随着全国人民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这些低俗炒作的现象将会很自然地失去市场。禁令虽然可以遏制网络恶意或者低俗的炒作,却也很有可能切断诸多人才的发现途径。
二是禁令会否造成电视和网络的进一步分化。众所周知,由于网络的出现于不断发展,电视节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可以说,电视台请网络红人上电视做嘉宾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不得已而为之。如今禁令一出,电视台的收视更加缺少了保证,网络红人之势不减,电视节目更少人问津,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电视台优质节目的出现与增加,但是网络与电视分化造成电视受众减少是很有可能的。这样下去,更多的人投入到网络中间,选择面虽广但是受到诸多低俗娱乐影响更甚,对于提高民众的欣赏水平与精神层次,终究还是不利的。
三是限制媒体的自由度,影响王牌节目生成。其实,目前虽然网络节目的力量越来越大,但是仍然无法与实力雄厚的电视台分庭抗礼,许多网络节目更是取自于各大电视台,网络本身的节目还是显得有些势单力薄。禁令一出,限制了电视台,网络也会随之受到很大影响。这样广电总局禁令频出的背景下,很多已经打出名气的电视节目肯定会受到不利影响,媒体的自由度不断受限,王牌节目的生成也就成了很大的问题。电视媒体很可能会因为禁令不断而胆战心惊、不知何为,而这种心态条件下节目的质量势必受到影响。
四是对于网络红人的限制不利于文化选拔的多样化趋势。如今,诸多网络红人凭借网络展现才华从而踏上梦想大道,甚至有机会跟许多通过正规途径选拔出来的名人们一较高下,这体现了文化选拔的多样化趋势。一旦禁止这些人上电视,他们成名的可能性会大大受到限制,长远看其实不利于新人的选拔深度与广度,让荧屏显得有些单一。适当的竞争可以促进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
无可厚非广电总局的禁令也是为了广大民众着想,但是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与健康程度,应该更多依赖督促而不是禁令来推动。禁令一出,有利也就必有弊。给各大媒体以越来越多的自由空间,同时能够引导并督促更多健康积极、令大众受益的好节目出现,让民众感受到良性文化的推动并从中获益,是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