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究竟立什么?
文/轻度昏迷
子曰: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时光如梭,而今的八零后也已渐入而立之年。
三十岁,大部分已成家,甚至上有了老,下有了小;三十岁,已初尝了人生的压力,人间的苦涩,父母的企盼,妻子的叮咛;三十岁,事业起步,甚至依然飘忽不定,上下徘徊,左右摇摆;三十岁,感觉不再年轻,而曾年轻时的种种梦想依然遥远,该玩的还没玩,该做的还没做;三十岁,不再无忧无虑,经历的坎坷让前路茫茫,失败的伤痛记忆犹新;三十岁,多了些情愁,少了些青涩,多了些责任,少了些自由自在。
三十岁,大多数的人依然不能做到有房有车,生活安定。那么三十而立究竟应该立什么呢?是不是孔子老先生对三十岁人的要求过高,所言偏颇?其实不然,三十而立绝对不是指三十岁的时候事业有成,生活幸福无忧。如此而言从古至今能够完成这一壮举的的确寥寥无几。当然,富二代和天才少年例外。如果三十而立立的是金钱或地位,那么以后的人生是否有些空虚。
笔者以为三十而立其实是从人的思想境界和心态上来讲的。三十岁,可以事业无成,但一定要找准未来的方向,并能坚定地前行;三十岁,可以无妻无儿,但一定要有成熟的爱情观,明白什么人才更适合自己;三十岁,身上还有青春的影子,脸上还有天真的残留;三十岁,一定是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在以后的人生中,为了实现这个价值而活;三十岁,虽已错过了许多,但依然为时不晚。
看着汹涌而来的九零后、零零后,三十岁的人由哥哥姐姐变成了叔叔阿姨。畅想成长的口号多了些无奈,澎湃的激情冷却与成熟的理性。但三十岁的人依然可以告诫弟弟妹妹们:好好过,时间如此之快!三十岁的人应该明白,意识和心态,决定了人生的走向。
承担应该承担的压力,做应该做的事,懂得如何辨别是非,懂得从尘世中吸收自己需要的养分,畅想成长,是三十岁应该具备的素质。如果儿时都有个梦想,那么三十岁的时候,这么梦想应该更加清晰而坚定。
看来,三十而立,非立业,非立家,而是立志;非常立志之志,而确是立长志之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