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夫人《笔法阵》学案 附:三堂书法生命学课

标签:
李斯东阳卫夫人王羲之教育 |
分类: 书画经典 |
http://s6/middle/85c2ecb0xa9805c4f2ab5&690
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丶[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撇]陆断犀象。
乙[折]百钧弩发。
丨[竖]万岁枯藤。
乀[捺]崩浪雷奔。
刁[横折弯钩,以“刁”代替]劲弩筋节。
[注释]
⑴三端:指文士的笔端、武士的剑端,辩士的舌端。
⑵银钩:指刚劲有力的书法笔画。有人将其称为“铁画银钩”。
⑶鸿都:东汉宫门名。是讲学与藏书之所。
⑷暗于理:暗,“暗”旧作“闇”字,的异体字,愚昧不明。指不明白事理。
⑸学不该赡:该,通“赅”,兼备,完备。赡,充裕,足够。此句指学识不渊博丰赡。
⑹煎涸:浅黑干涸。
⑺代郡之鹿角胶:代郡,今山西代县一带。鹿角胶,是用鹿角熬制而成的胶。
⑻东阳鱼卵:东阳,古地名,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在浙江金华,有的说在安徽天长,有的说在山东临朐东南……鱼卵,纸名,又名“鱼子笺”。纸面显露微粒如鱼子状,故名。
⑼鉴:鉴赏识别。
⑽笔阵:指行笔作书如作战之分阵。出入斩斫,攻战争斗。全句以征战比喻笔阵之法,意思是右(上)边七条是笔阵中常见的运笔方法图。
⑾篆法:篆体书法。此为大小篆的总称。章草:亦称“急就”、“草隶”。八分:隶书一体,又称“分隶”、“分书”。有挑脚的隶书。飞白:带有丝丝露白的一种书体,传为蔡邕所创。鹤头:又名鹄头书,汉代诏版上专用的美术体。古隶:早期的隶书。广义指秦隶和汉隶。
⑿心存委曲:委曲,事情的底细和原委。指书写前思考透彻详细。
⒀永和四年:东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这一年为公元348年。上虞:今浙江上虞县。
笔要取高山绝壁中的兔毫,八九月间收取。笔头长一寸,笔管长五寸,锋毫要齐整,锋腰要强健。砚要取浅黑干涸的新石,润涩兼硕,能浮耀墨汁光泽的。墨要取庐山的松烟,代郡的鹿角胶,鹿角胶要放置十年以上,坚硬如石才可用。纸要取东阳鱼子笺,因其柔软滑净。凡是学写字,要先学执笔,如果写真书,离笔头二寸一分处执之,若行草书,离笔头三寸一分处执之。点画波折应为全身的力量行笔。初学应先写大字,不得从小。善于鉴赏的不善写,善写的不善鉴赏识别。善于用力的人字多骨瘦硬,不善笔力的人写出来的字多肉肥软。骨多肉少的称为筋书,肉多骨少的称为墨猪;多力丰筋的是优秀的,无力无筋的是有毛病的。一一要从这中间的奥妙处来运用它。
横画,如同千里阵云,隐隐于天空,看似无形,实则有形。
点画,像高山坠石,磕然有声,如山裂石崩之响。
撇画:如利剑斩断犀牛角与象牙一样有力。
戈画,如百钧之力发弩,强劲有力。
竖画,像万年枯藤一样苍劲雄强。
背抛钩,如崩浪奔雷,气势非凡。
横折钩,像强劲的弩,坚挺的竹。
附:《汉字书法之美》:卫夫人给王羲之上了三堂书法课
第一堂课是:“点”:高峰坠石
卫夫人可能真的带这个孩子到山上,让他感觉石头,并从山峰上让一块石头坠落下去,甚至丢一块石头要王羲之去接。她要这个学习书法的小孩去感觉—下,感觉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相信这个关于“点”的基本功,一定会对这位大书法家影响深远。
第二堂课是:“一”:千里阵云
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户外,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广阔的平原上站着,凝视地平线,凝视地平线的开阔,凝视辽阔的地平线上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卫夫人在孩子耳边轻轻说:“千里阵云”。 “千里阵云”这四个字不容易懂,总觉得写 “一”应该只去看地平线或水平线。其实“千里阵云”是指地平线上云的排列。云低低的在地平线上布置、排列、滚动,就叫“千里阵云”。有辽阔的感觉,有向两边横向延展张开的感觉。云排开阵势时有一种很缓慢的运动,很像毛笔的水分在宣纸上慢慢晕染渗透开来。因此,“千里阵云”是毛笔、水墨与吸水性强的纸绢的关系。那么“千里阵云”会不会也有特殊意义?就是在写水平线条时,如何让它拉开形成水与墨在纸上交互律动的关系,是对沉静的大地上云层的静静流动有了记忆,有了对生命广阔、安静、伸张的领悟,以后书写“一”的时候,也才能有天地对话的向往。
第三堂课是:“竖”:万岁枯藤
“高峰坠石”理解了重量与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