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环数概念来讨论氯化铍几种存在形态的结构

标签:
分子的环数氯化铍双聚氯化铍氯化铍晶体结构式 |
分类: 分子结构 |
用环数概念来讨论氯化铍几种存在形态的结构
属于缺电子化合物的氯化铍,除了以单体形式(BeCl2)存在外,还可以二聚体(Be2Cl4)或多聚体[(BeCl2)n]的面貌来出现。这些物质均有比较特殊的化学结构,本不宜于出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但在网上已出现了一些,有关其结构简式,及其中Be原子杂化类型的讨论。并给出了如下的“答案”:
其实,要想得出这些分子或巨分子中Be原子杂化类型,并不能都依靠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即便知道了其中Be原子杂化类型,再写出其结构式也不会是一件简单的、水到渠成的事情。
对于这些比较复杂的分子结构,还是用“环数”这个,能反映分子“结构特征”的化学概念来描述,才会更好一些。
一、环数简介[1]
对于大量的非金属元素间以共价键结合起来的分子或离子,用归纳的方法可以得到一个,能描述其化学组成与结构特征间关系的数学式子。这个式子就是如下的环数式:
式中的N是分子中的重原子数(分子中除了H与He之外的,其他非金属原子个数);I为分子的价电子总数(所有原子的价电子数之和。而原子的价电子数就是其所在的主族数);Ω是分子的环数(它反映了分子的结构特征)。
所谓的结构特征就是:
当Ω为1时,它意味着分子中有一个原子环(重原子以σ键连接而成的闭合环状结构),或有一个π键(当然这两个成键原子采取了sp2杂化。而其他原子仍为sp3杂化);
当Ω为2时,分子则是两个原子环及两个π键,这4个结构因素中的两两组合体。如,
可以是分子中有两个原子环;
或有一个原子环和一个双键(其中两个相邻成键原子为sp2杂化);
或有两个双键(有四个成键原子两两为sp2杂化—如丁二烯,或有一个原子采取sp杂化及两个相邻原子采取sp2杂化—如二氧化碳);
或有一个叁键(有两个成键原子采取sp杂化—如乙炔)。
总之,一个分子环数,相当于一个原子环、或两个原子为sp2杂化、或一个原子为sp杂化。
二、BeCl2的结构
就BeCl2的组成,可知其N=3,I=2×1+7×2=16。
也就是BeCl2的环数为2。
这就意味着,BeCl2中的Be为sp杂化,而另外的两个Cl原子为sp2杂化。它应与CO2的价键结构式一样(BeCl2与CO2互为等电子体),分子中有两个双键。
BeCl2的价键结构式,如下左图。路易斯电子式如下中图(其中黑色圆点为Be的价电子,绿色的圆点为Cl的价电子)。
要注意的第一点是,在BeCl2分子中,Be-Cl间并不是单键,而是双键。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考虑到共轭效应的存在,在BeCl2分子中实际上是有两个Π34大π键的(如上右图)。
这是因为,sp杂化的中心Be原子,还有两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尽管是空的)。这两个轨道都要参与到π键、或大π键的形成中来。
三、Be2Cl4的结构
就双聚分子Be2Cl4的组成,可知其N=6,I=2×2+7×4=32。
也就是Be2Cl4分子的环数为3。
对于这样一个原子数不多,环数却很大的分子。3个环数比较合适的分配方式是,分子中有一个原子环,及两个双键。
价键结构式如下左图。其中成双键的2个Be及2个Cl原子,均为sp2杂化。
路易斯电子式则如下中图。
考虑到共轭效应的存在,在Be2Cl4分子中的两个桥联Cl,不但与其他各Be原子和Cl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还会各提供出一个孤电子对,来形成一个遍及所有6个原子的Π68大π键(如上右图)。
四、对(BeCl2)n结构的讨论
晶体氯化铍作为巨分子,其化学组成可以用(BeCl2)n来表示。因此,可以用N=3n,I=2×n+7×2n=16n,来计算其环数。
从环数式(1)可以计算出:(由于n是一个极大的数,分子中的数字“2”可以被忽略)。
由于(BeCl2)n的环数为n,这n个环数比较合理的分配方式就是,分子中有n个原子环(没有双键)。
在这种没有双键的分子中,当然是只有sp3杂化的原子(Be与Cl原子均为sp3杂化)。
其结构式如下图(其中有多个配键):
该链状分子就能以这样的结构形式,不断地延伸下去。
作为巨分子结构的单体表示法(上中图),其中一个单体的路易斯电子式可绘制如上右图。
从上述三个例子不难看出,用计算环数的方法来讨论分子结构,不但可行,且有能统领全局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伍伟夫. 环数式与分子的环数. 新浪博客.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