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配离子间稳定性的比较

(2019-10-24 16:44:08)
标签:

配离子

稳定性

稳定常数

配位数

平均每级形成常数

分类: 配合物与配合平衡

配离子间稳定性的比较

不同配离子的稳定性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别。人们也常常认为,可以用它们稳定常数的相对大小,来比较不同配离子的稳定性。因为在一般的化学手册或数据表中,对配离子也只是给出了其K的数据。

其实,关于配合物间稳定性的比较问题,还未必就这样简单,

一、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基本含义

某配合物的稳定性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示。

如,对于[Ag(NH3)2]+离子,就有如下的几种表示方法。

最为常见的就是K。它是配合反应“Ag++2NH3=[Ag(NH3)2]+”的平衡常数。

此外还有逐级形成常数:

k1是配合反应“Ag++ NH3=[Ag(NH3)]+”的一级形成常数;

k2是配合反应“[Ag(NH3)]++ NH3=[Ag(NH3)2]+”的二级形成常数。

由于,Ag+离子与NH3分子间最多只能生成二配位的配离子。所以其累积平衡常数β2= k1·k2=K

这个K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它能否反映出配离子的稳定程度呢?

为此,应该写出这个K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如下,

    配离子间稳定性的比较

从上式,不难看出。当溶液中的[Ag(NH3)2+]=[NH3]= 1.0 mol·L-1时,自然就有

          配离子间稳定性的比较 

也就是,在“配离子与游离配体浓度均为1.0 mol·L-1”这种规定的比较条件下,中心离子浓度的数值就是K的倒数。K越大,其中心离子浓度就越低,配合反应进行的越完全。

据此,人们自然就认为,可以用配合物稳定常数的相对大小,来直接比较配离子的稳定性。

如, [Ag(NH3)2]+ [Ni(NH3)6]2+[Zn(NH3)4]2+[Co(NH3)6]3+这个由4种配离子组成的序列。

查出它们的稳定常数K数值,是从小到大的1.2×1075.5×1082.9×1091.6×1035

人们自然就说,在这个序列中配合物稳定性是在逐渐增强的。

由于上述的体系,都是由一种中心离子与一种配体构成的。可以说,配离子稳定常数反映了中心离子与配体间的 “静态”亲和程度。

这就好比有几个学生,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独自”来比罚球线上的定点投篮。有一个学生十投中八,另一个学生十投中四。人们当然会认为,投中多的学生投篮的技术要更好。

二、不能用稳定常数直接比较配位数不同配合物间的稳定性

但是,当这两个学生进行一场一对一的半场篮球比赛时,其中哪个会胜出呢?

还是要用计算帮助我们,来进行这个判断和验证。

1,在硝酸银铵溶液中加入硝酸镍溶液。是否会有反应“3[Ag(NH3)2]+ +Ni2+=[Ni(NH3)6]2++3Ag+”发生,而生成上一序列中“更稳定”的[Ni(NH3)6]2+离子?

解,对这个配离子交换中心离子的反应,只要计算出其平衡常数,就可以进行反应趋势的判断。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配离子间稳定性的比较

这个带有10的很大负指数的化学平衡常数表明。在通常状况下不但不会有其正反应,它的逆反应却很容易进行。

这个计算表明,在这个对NH3分子配体进行的争夺中,Ag+离子要比Ni2+离子更占上风。

2,在硝酸银铵溶液中加入硝酸锌溶液。是否会有反应“2[Ag(NH3)2]+ +Zn2+=[Zn(NH3)4]2++2Ag+”发生?

解,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为,配离子间稳定性的比较

还是一个不很小的化学平衡常数表明,这个反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个进行的很少的可逆反应。Ag+离子争夺NH3分子配体的能力,还是要强于Zn2+离子。

3,在硝酸银铵溶液中加入硝酸高钴(假设有这种物质)溶液。是否会有反应“3[Ag(NH3)2]+ +Co3+=[Co(NH3)6]3++3Ag+”发生?

解,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为,配离子间稳定性的比较

这是一个很大的化学平衡常数。它意味着在通常状况下的正反应,会进行的相当完全。

上述计算表明,争夺NH3分子配体的能力,由弱到强是,Ni2+<</span> Zn2+<</span> Ag+<</span> Co3+

如果,把这种更常见、重要、且面对面的争夺配体能力,看做就是配离子稳定性的话。似乎有稳定性增强的序列, [Ni(NH3)6]2+[Zn(NH3)4]2+[Ag(NH3)2]+ [Co(NH3)6]3+

三、配位数不同配离子稳定性的比较

从上面的计算不难看出,配位数不同配离子的争夺配体能力,与某稳定常数及另一稳定常数K的方次之比有关。当然也可以看做是,与它们稳定常数Kn次幂有关。

为此,不妨规定一个新的概念“平均每级形成常数”,用k来表示。配离子间稳定性的比较(其中的n为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这样,就可以用k来直接比较不同中心离子在面对同一配体,或不同配体在面对同一中心离子时,相互结合能力的强弱。并用来判断这类替换反应的方向。

由上述4个配离子的K,可以很容易的得到其“平均每级形成常数”k([Ni(NH3)6]2+)=29k([Zn(NH3)4]2+)=2.3×102k([Ag(NH3)2]+)=3.5×103k([Co(NH3)6]3+)=7.8×105

这个序列虽然与上面的3个计算结果相符。但其正确性,还可以通过上面没有计算过的几对组合来验算

4,在含有六氨合镍离子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锌溶液。是否会有反应“2[Ni(NH3)6]2+ +3Zn2+=3[Zn(NH3)4]2++2Ni2+”发生?

解,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为,配离子间稳定性的比较

还个很大的化学平衡常数表明, Zn2+离子争夺NH3分子配体的能力,确实要强于离子Ni2+离子。

至于剩余的两个组合, [Ni(NH3)6]2+Co3+离子的反应,[Zn(NH3)4]2+Co3+离子的反应,都应该有很大的平衡常数。读者不妨自行验算一下。

用配体替换反应来进行这个验证的意义就更不大了。因为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一般不会因配体的不同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直接比较它们K的大小即可。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 无机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