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2017年高考理综2卷35(化学)题的解析

(2018-03-23 11:00:58)
标签:

价层电子

电子亲和能

杂化轨道的分类

共价键的分类

大π键

分类: 高考试题解析

在高考题中也要正确使用化学术语

——对2017年高考理综235(化学)题的解析

现行的中学化学教学与以前的化学教学相比较,最为显著的一个区别是。有一个将化学从宏观到微观的细化,从定性到定量的提升,从描述性到理论性的大幅度跨越。

这种表现,不仅体现在教材中物质结构理论的增加,也体现在了高考的试卷中。有关物质结构内容的高考试题,在难度及分值方面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2017年高考理综2卷中,就有一个总分达15分的,如下第35题。

对2017年高考理综2卷35(化学)题的解析

在结合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方面,这个题还是有一些新意的。只是在概念使用的准确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当然,如下的这个讨论可能会给人一个,有些“咬文嚼字”的感觉。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份好的高考试卷是应该经得住,从任何角度来加以推敲的。

一、价层电子的轨道表达式

在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情况时,使用到的概念本来就够多的了(以前曾统计过,有50多个)。

其中,为描述电子所处状态,且与能层有关的主要有,最外层电子,内层电子,价电子,这样的三个概念。

从字面上就可以领会到“最外层电子”的含义。它指的就是最高能层(主量子数最大)上填充的电子。如下式中,画有红线的“4s1”,就是最外层电子。

对2017年高考理综2卷35(化学)题的解析

价电子的划分则要稍微复杂一些。需分为两种情况来处理。

对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就是其价电子。像本试题中的N原子,其最外层的“2s22p3”都是其价电子。

另一种情况就是d区及f区元素,它们的倒数第二层、或倒数第三层的部分电子也会参与成键,它们也与其化合价有关。这样,这部分电子就要与最外层电子,一起来组成其价电子。对Cr原子,其价电子如上图中的绿色横线所示(它有6个价电子)。

内层电子就比较好定义了。原子核外不参与成键的电子就是内层电子。也可以说,去掉价电子后,剩余的电子都是内层电子。对Cr原子,其内层电子如上图中的蓝色横线所示。

对本试题中N原子的“2s22p3”电子,无论称为最外层电子,还是价电子,都是可以的。而试卷中恰恰不这样表述,而使用了一个词叫“价层电子”。

这是对化学教学的严重干扰。因为“价层电子”有完全不同的内涵。

要知道,“价层电子”这个词,是来源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对中心原子,要根据其价层电子对数(也就是用价层电子数除以2后所得的数),来确定其杂化类型。

在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讨论NH3分子空间构型时,教师会一板一眼地对学生说:N原子本来有5个“价电子”,其键连的每个H原子要各向其提供1个“价层电子”,这样N原子的“价层电子数”就成为了8。也就是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所以它要采取sp3杂化。

如果把价电子与价层电子混为一谈,这个课该怎么来讲呢?要知道“价层电子”是描述分子构型时才会用到的一个概念。

N原子在其化合物中的“价层电子数”有时是8(如在NH3中),有时是6(如在NO3-中),有时是4(如NO2中居中的N原子)。还有是5的情况(在NO中)。也就是其价层电子数是可变的。

试卷中的这个“层”字,不止是画蛇添足,更是一条鱼腥了一锅汤。

另外,这个小题要求学生写的是电子的“轨道表达式”,然后再标注这就是(电子排布图),这样处理两个概念间关系的方法也不妥当。

“轨道表达式”是教材中原有的概念吗?提出一个新概念,反而把教材中原有的概念(见下图)作为其说明与补充,这是对教材不尊重的表现。

对2017年高考理综2卷35(化学)题的解析

如果认为很有必要让学生知道“轨道表达式”这个新概念,一定要将其补充到试卷中来。那也最好是把“电子排布图”写在前面,把“轨道表达式”作为其说明而放在后面。那样还是可以被接受的。

二、对电子亲和能大小的解释

电子亲和能是定量地描述某元素原子性质时,所使用的一个参数或物理量。

要解释其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时,可以从两个截然不同的角度来入手。

一个是,从原子结构的角度。也就是从原子核外电子的填充情况来解释。主要依据是原子核外电子填充的能层数,及核电荷数的多少。

如,对第二周期的BCNOF。由于都有两个能层,在核电荷数(正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静电引力也逐渐加大、原子半径要逐渐缩小的情况下。原子核对外来电子的吸引力也会逐渐加大。所以会导致电子亲和能有递增的趋势。

对同一主族的元素的从上到下,则是电子层的数目在起主要作用了。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要减小,其电子亲和能也有变小的总体趋势。

另外的一个角度就是,依据元素周期表来解释电子亲合能的变化。

在同一周期中的主族元素,有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的趋势。也就是电子亲合能要逐渐变大。

在同一主族中,非金属性有逐渐减弱的趋势。也就是电子亲合能要逐渐变小。

对于第(2)小题的第一问,应该从周期表的角度回答“非金属性”,还是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回答“核电荷数”,才更好一些呢?

从这个题以“物质结构”内容的面目出现,可能还是回答为“核电荷数”,要更加扣题一些。

在标准答案中,起码也要两个答案中哪个都算对,才能合理一些。

但是,在网上的标准答案中只有“非金属性”。如果这样来阅卷,这是不公平的。

以后再出类似这样的题时,是不是要明确标明“用周期表分析”,或“从核外电子填充情况来考虑”。因为,这样才能有唯一的答案。

三、关于杂化轨道和共价键的类别问题

从不同的层次,或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个事物来进行分类,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分类结果。所以,讨论两个事物间的类别问题,往往都是一个带有些许主观性的问题。这类题是不宜于作为高考题来出现的。

但是在这份卷中就有这样的一个第(3)小题。并且还是从两处来比较其类别。

对于NH4+离子与H3O+离子,从参与杂化的轨道数看,是相同的。都属于sp3杂化。

而从每个杂化轨道中s成分的多少来看,还有等性与不等性之分。也就是说,NH4+离子中的N原子为等性sp3杂化,H3O+离子中的O原子为不等性的sp3杂化。两者又是不同的。

这让学生要从哪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呢?这样,在第一个横线处就可以填“A”,在第二个横线处也可以填“A”了。

关于共价键类型的问题,也是这样:

从两原子间化学键的数目看,共价键有单键、双键、三键,这样的区别。

从键中共用电子对是否有偏移这样的角度看,还有极性键与非极性键之分。

从成键原子的种类看,则有着更多的可能性。如H-OH-NN-O等键。要知道,这样的键并不是很多,一共也就是几十种(因为只有在非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间才可能有共价键)。这几十种键间是不同种、还是不同类的关系呢?

如果认为H-OH-N是同一“类”物质中的不同“种”。那就应该选答案“D”。 如果认为H-OH-N就是两“类”不同的物质。那就不能选答案“D”。

这个两难问题的解答在于,H-O是不是一个稍小一些的类别概念。通俗一些说就是,这个H-O能不能再细分出一些“种”。这实际上涉及到了对共价键一些参数的来源,是否有考虑及能理解的问题。

如,常见的关于共价键键能的数据表如下。

对2017年高考理综2卷35(化学)题的解析

其中的H-HF-FCl-Cl……等数据来源于双原子分子的化学键,它们都仅是一个“种”,因为无法将它再加以细分。

对于C-HO-HN-H……,这样的键来说,就不是这样了。如O-H键代表的就不只是水分子中的这两个键,还有醋酸、硫酸及其它含氧酸中的相应的羟基,还有NaOH晶体中的这个键,在醇、酚、羧酸、氨基酸……中,也都有这个键。在这诸多的情况下O-H键的键能肯定不会都是表中的这个值(这只是一个参考值)。我们不得不承认,O-H键是一个类别的概念。

也就是说,从共价键的元素组成看,可以认为O-HN-H是两类不同的共价键。这样在第一个横线处就不能填“D”,而在第二个横线处就必须要填上“D”了。

综合这个题中两处的类型比较,这个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如下的几个:

相同之处为ABD,不同之处为C

相同之处为BD,不同之处为AC

相同之处为AB,不同之处为CD

相同之处为B,不同之处为ACD

也就是说,只有BC是固定的。而AD,怎么填写都能对。不宜将这种题用作高考题。

尤其是,当只规定其中某个解为“标准答案”,并以此来阅卷时,必将使不少学生蒙受不白之冤。

四、关于大π键的问题

即便是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大π键都是教学中的一个非常不容易化解掉的难点。对才接触4年化学的中学生来说,这类问题就更显得是难上加难了。这样的内容,哪怕是更简单一些的,也不该出现在高考试卷中。

但是在这份试卷中就有这样的一个,难度很高的有关大π键的题。应该承认,命题者为了降低这个题的难度,还是想了一些措施的。采取了比照苯分子中的Π66键的方法,在告诉学生这个离子中也有大π键的情况下,让学生来作答。

在认定其中有大π键,每个N原子不可能是sp3杂化(必须提供出成大π键的p轨道),作为一个正五边形sp杂化也不行的情况下,学生只能让每个N原子都采取sp2杂化的形式来成键。这样,每个N原子有2电子通过2sp2杂化轨道以便相互间成2σ键,2个电子在剩余的1sp2杂化轨道上以孤电子对的形式存在。还剩下1个电子在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上。

5N原子各有1个由单电子占据的p轨道。N5-离子就有5p轨道,及5个电子了。再加上整个离子所带的1个负电荷(电子)。就构成了一个Π56键。

考生这样匆匆答完卷后,一般是不会去再琢磨这个题的。

但是,对在校生及任课教师,那就大不一样了。肯定会有学生要求教师,用教材上的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来推导出,这个离子中各原子的杂化类型。

教师想用元素种类法来推断这个离子中,每个原子的价层电子数是不行的。因为它不属于ABn型的,这样只有一个中心原子的简单分子(它有多达5个的中心原子)。

用结构式法来判断也行不通。因为就N5-离子的组成,无法写出一个N原子都是3价的,合乎要求的结构式(顶多是画出一个近似的结构如下图,其中下部的4N原子都是3价了,都满足要求。但是,最上面一个N原子只能画出2价,它还保留有强烈的欲成键的倾向)。

对2017年高考理综2卷35(化学)题的解析

面对着这个“不完全正确”的结构式,教师也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分析”下去了。

对下面的4N原子,每个都是原有5个价电子,其所连的双键不向其提供价层电子,单键向其提供一个价层电子,这样N原子的价层电子数都是6,三对,也就是它们都应该采取sp2杂化(2个杂化轨道用于成σ键,1个被孤电子对占据)。

讨论最上面一个N原子是比较麻烦的。它自己原有5个价电子,两个单键各向其提供1个价层电子,再加上离子所带有的电荷,一共有8个价层电子。这样简单的考虑,它就应该采取sp3杂化(2个用于成σ键,2个被孤电子对占据)。

但是,由于这个N原子的化合价还没有得到满足、还有成键的倾向,且没有哪个原子能单独与其成键。那么,它就只好用一对电子去参与π键的形成了。也就是说他必须要把一个孤电子对转化为p电子,而采取sp2杂化。

这样,仅已知N5-离子的化学组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不需要知道它们都在同一平面上),也能得出N5-离子中所有N原子都采取sp2杂化,进而得出其中有Π56键的结论。

尽管,教师的这个推断过程极为牵强,但也只能是这样了。否则,又该如何来解释这个离子的结构,如何来捍卫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教材的尊严呢?

本来一些中学生就在怀疑“化学还是不是一门科学”(因为其中的特例太多了)。将这个结构引入中学化学教学,恐怕又是这种看法的一个助推剂吧。

此外,试卷中的N5-离子图容易给学生造成一些误解。部分学生看不出,纸面上的正多边形有可能只是一个投影(环乙烷有时也被画成正六边形),以为其中都会有大π键。

试卷中最好还加上“平面正五边形的N5-中”,这样一个限定性的词语。这也是成Π56键的必要条件。

五、关于结构单元数的计算

这个题的最后一个小题,是关于结构单元数目计算的。

这个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是否清楚物质的相对质量与摩尔质量间的关系。如果知道,这两者在数值上相等,只相差了一个特定的单位,这个题剩下的就只是单位换算的物理题了。

由于晶胞中有y[(N5)6(H3O)3(NH4)4Cl]单元,所以yM就是晶胞的相对质量。写为yM (g·mol-1)后,这也就成为了晶胞的摩尔质量。

从已知的晶体密度dg·cm-3),不难知道,还必须把晶胞的摩尔体积计算出来(这个体积最好是以cm3为单位)。

其摩尔体积为,(a×10-7)3·NA(单位是cm3·mol-1,其中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由于,密度等于质量除体积。这样从对2017年高考理综2卷35(化学)题的解析,就可以得到

对2017年高考理综2卷35(化学)题的解析对2017年高考理综2卷35(化学)题的解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