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电解食盐水过程的再剖析

(2016-04-26 14:06:15)
标签:

电解食盐水

溶液导电

电解定义

电解方程式

.化学(选修2)

分类: 中学化学教材与疑难问题讨论

对电解食盐水过程的再剖析

化学教学中的电解饱和食盐水,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涉及到电解),又有生产实践意义(氯碱工业基础)的实验。关于电解的两极产物为什么是H2Cl2,已有定量的讨论[1]

这里只是从微观变化过程的角度,再进行两方面描述。以期使大家对这个反应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一、是哪些离子在导电

为让电解反应能持续进行下去,教材在指出氯化钠溶液中存在着Na+H+Cl-OH-四种离子后,还补充了一句话。“当接通直流电源后,带负电的OH-Cl-向阳极移动,带正电的Na+H+向阴极移动”[2]

学生一般也不会对这句话有什么疑问。但只要是稍微深入思考、并联想到一些知识,就会觉得这里有一个问题。

因为,人们都认为在一般情况下,纯水是不能导电的。即,H+OH-离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但在水中加入氯化钠后,怎么H+OH-离子,就与Na+Cl-离子一同跑起来了呢?并且,教材还在 “带负电的OH-Cl-向阳极移动” 这个描述中,把OH-离子排在了Cl-离子的前面,似乎其移动更为重要。

教师应该清楚,在该溶液中起导电作用(离子移动)的,只是Na+离子和Cl-离子。对溶液导电来说,H+OH-离子的移动只有微不足道的“贡献”。

并且,在工业生产中要尽可能地阻止这种移动。因为如果真有较多的OH-离子能够到达阳极,那就得不到人们所期望的产物Cl2(在碱性溶液中Cl2会歧化)了。

二、在阴极上发生的反应

从理论研究需要的角度看,写出阴极反应为,2H+ + 2e- = H2,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根据这个电极反应,即使H+离子浓度再低,也可以用能斯特方程计算出其电极电势,加上H2的超电压,再综合另一极的情况,而估计出电解反应发生所需的理论分解电压。

但是实际情况并不真都是这样进行的。因为,溶液中的H+离子浓度很低(随着反应的进行还会更低)。而与电极表面直接接触的大量水分子,不但可以参与到这个反应中来,并且是反应的主体。

水分子参与反应的真实过程为:

极性的水分子要用荷有部分正电的氢原子,去与带有负电荷的阴极表面直接接触(如下图A,其中大圆代表氧原子、小圆代表氢原子,短线代表共价键)。

对电解食盐水过程的再剖析

当这个氢原子从阴极得电子时,会断开与氧原子结合的共价键,并把这一对键电子给氧原子。即,产生出了一个氢氧根离子(如上图B)。对这个变化,也可以理解成是,水的得电子与其电离是同时发生的,而不需要有什么水的电离平衡。

然后,两个相邻的氢原子会相互结合而成氢分子(如上图C)。

也就是说,实际的电极反应是 2H2O+2e- = 2OH-+ H2

这也意味着,OH-离子是在阴极表面处产生出来的。在阴极区会有很大的OH-离子浓度。

在电解食盐水的实验中,如果事先在该溶液中滴加一滴酚酞,也确实就可以观察到有阴极区先慢慢变红的现象。

三、一些小问题

在阅读这部分教材时,还注意到了有几个小问题。

1. 电解的定义

教材关于“电解”的定义是用小字给出的。但这并不代表这个定义不重要,也不能因此而对其要求“不那么严格”。教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经得起教师和学生的推敲。

教材所给的“电解”定义中有两点不妥:

一是“使”字加的不好。由于没有其它主语,容易被理解为:有“电解”才使得“电流通过”的嫌疑。

其二、“电流”这个词用的不够准确。应该强调是“直流电”才好。

2. 实验装置图

在图2.9中,有一个很醒目(用黄色)的代表电流计的符号。容易造成电解装置中一定要有电流计的印象。其实电解时最为主要的是电压大小,电压过低是不会有反应发生的。而电流大小只关系到电解的效率。

如果是一定要画一个什么“计”,那就应该画电压计。其实,什么“计”都不画也很好,只是一个表示反应装置及部分产物的示意图嘛。

3. 电解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教材在强调这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总反应后,给出了

2NaCl + 2H2O=2NaOH + H2+ Cl2↑……(1

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但学生要也照着它来写电解食盐水的反应方程式,那就有问题了。

反应(1)这是一个非自发反应,只有在电解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如果不像教材那样先加一段文字说明。那就必须被写为:

对电解食盐水过程的再剖析……(2

考虑到教材在表述方法方面有很强的示范作用,还是采取将反应条件标在方程式中、如式(2)的书写形式为好。

况且,学生本来就经常忽略化学反应的条件,被要求写化学方程式时也多没有再添加文字说明的地方。这样看,教材更有必要采用式(2)的表示方法。

参考文献

[1] 伍伟夫. 对“电解与电镀”实验思考题和习题的解答. 化学原理补正博客

[2] 人教版. 化学(选修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