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的理论分析
标签:
碱式碳酸铜水解反应碱式盐的溶度积有关碱式盐的计算教育 |
分类: 无机化学实验 |
对“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的理论分析
作为强酸弱碱盐的硫酸铜与作为强碱弱酸盐的碳酸钠反应时,可能会由于水解的程度不同,而得到不同的反应产物。
无水解时,反应为Cu2+ + CO32- = CuCO3↓……(1)
完全水解时,反应为Cu2+ + CO32- + H2O= Cu(OH)2↓+ CO2↑……(2)
部分水解时,反应为2Cu2+ + 2CO32- + H2O= Cu2(OH)2CO3↓+ CO2↑……(3)
但只要查查资料就可以知道,仅知道是否能水解还是不够的,因为水解反应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其进行程度还会有显著地差别。即碱式碳酸铜实际上只是一个化学物质的类别名称。也就是说可以有组成及性质各不相同的许多种碱式碳酸铜。这十几种组成不同的碱式碳酸铜间,以CuO:CO2:H2O的比值不同而相互区别:
其中的孔雀蓝色碱式盐,化学式为Cu3(OH)2(CO3)2、名称为碳酸二羟三铜,或写为分子加合物的形式2CuCO3•Cu(OH)2、名称为氢氧化铜合二(碳酸铜)。
其中的孔雀绿色碱式盐,化学式为Cu2(OH)2CO3、名称为碳酸二羟铜,或写为分子加合物的形式CuCO3•Cu(OH)2、名称为氢氧化铜合碳酸铜。
其中的暗绿色的结晶产品,组成为CuCO3•Cu(OH)2•xH2O,可称为水合氢氧化铜合碳酸铜。
本实验要制取的就是最后的这一种暗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应该用部分水解的反应方程式(3)来描述它。
2. 温度对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有哪些影响?
对水解反应来说,一个普适的规律是,温度越高,水解反应越容易进行。但我们要制备的是金属离子部分水解的产物,所以反应温度应该稍高一些。但我们也不希望完全水解,也就是温度不能过高。
尤其是注意到Cu(OH)2即使在溶液中,80℃时就会变成CuO,不可逆地使沉淀变为黑褐色。所以反应温度应该不能超过80℃。
3. 在这个制备实验中反应物溶液的浓度取多大合适,浓度再大一些是否也可以?
作为一个制备实验来说,反应物的浓度当然是大一些更好。因为反应物的浓度大,从单位体积反应器内得到的产物会多一些,实验的效率更高。
但要考虑到反应物溶解度对浓度的限制。
查得,在25℃时NaCO3•10H2O的溶解度为29.4(g/100gH2O),CuSO4•5H2O的溶解度为22(g/100gH2O)。分别大约相当于0.8(mol•L-1)和0.72(mol•L-1)。
实验中取它们的浓度都为0.5(mol•L-1),已比较接近于饱和,是一个较大的浓度值。已没有多少再提升的空间。
4. 如何分析硫酸铜与碳酸钠的比例对这个反应的影响。
要定量地讨论两种盐的物质的量比对水解反应产物的影响,是离不开难溶盐的溶度积的。但无论哪一种碱式碳酸铜,都查不到其溶度积。只有:
Ksp(Cu(OH)2) = 2.2×10-20,Ksp(CuCO3) = 1.4×10-10。
与复盐的溶解度相似,Cu2(OH)2CO3的溶度积,应该比Cu(OH)2的溶度积及CuCO3的溶度积都小。但与复盐不同的是,同离子效应的影响不会很大,因为在难溶盐处于溶解平衡时,Cu2+离子浓度肯定是非常小的。用上述两Ksp数据来讨论反应产物,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近似。
既然是从化学平衡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产物的种类就只取决于溶液的最终组成,且多为如下的两种情况之一。一是Cu2+有剩余,另一个可能是 CO32-有剩余。为此可计算如下:
a. Cu2+有剩余的情况
在[Cu2+]很可观的情况下,溶液中的[CO32-]很小,溶液的性质由[Cu2+]来决定。
查得Cu2+的Ka
= 1×10-8。这样溶液中的
,
,即
。说明此时不会有Cu(OH)2存在(即使原来有的话,它也会溶解)。在制备碱式碳酸铜时我们是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
这个计算说明,在制备碱式碳酸铜时,硫酸铜不得过量。
b. CO32-有剩余的情况
在[CO32-]很可观的情况下,溶液中的[Cu2+]很小,溶液的性质由[CO32-]来决定。
查得CO32-的Kb1
= 1.8×10-4。这样溶液中的
。
溶液中的[Cu2+]还要受[CO32-]的制约,[Cu2+]= Ksp(CuCO3) /[CO32-]。
即,此时允许有Cu(OH)2存在,它可以与CuCO3共存。
说明在制备碱式碳酸铜时,碳酸钠必须是过量的。
c. CO32-过量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这个过程可以用如下的反应方程式来描述:
CO32- + CuCO3+ 2H2O= Cu(OH)2 + 2HCO3-。
即,为抓住所讨论问题的精髓,我们可以设想一个这样的过程(平衡状态与过程无关)。认为达到平衡的过程为,硫酸铜与碳酸钠反应先全部生成碳酸铜,在过量碳酸钠存在的情况下碳酸铜再部分转化为氢氧化铜。
用它就可以进行相关的计算了。
设:取用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为cCu2+,体积为V Cu2+;
(取用硫酸铜物质的量(m mol)=
cCu2+•V Cu2+
<
将上述一元二次方程写为求根的形式,有
此时,[HCO3-]×(V Cu2++ V CO32-),为转化为Cu(OH)2的物质的量;
而cCu2+•V Cu2+- [HCO3-]×(V Cu2++ V CO32-),为剩余CuCO3的物质的量。
可以用式(4)来计算硫酸铜与碳酸钠的合适的体积比。
例1,当cCu2+= c CO32-=0.5(mol•L-1),V Cu2+=2.0 ml,V CO32-=3.8 ml时。
由式(4)可解出[HCO3-]=0.15(mol•L-1).
即,Cu(OH)2的物质的量=0.90(m mol),
CuCO3的物质的量=0.10(m mol)。CuCO3所占的比例过小。
例2,当cCu2+= c CO32-=0.5,V Cu2+=2.0,V CO32-=2.6时。
由式(4)可解出[HCO3-]=0.065(mol•L-1).
即,Cu(OH)2的物质的量=0.30(m mol),
CuCO3的物质的量=0.70(m mol)。CuCO3约为Cu(OH)2的2倍。
如果考虑到,加热还会更有利于Cu(OH)2的生成,从理论上看取V Cu2+=2.0 ml,V CO32-=2.6 ml,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配比。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 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
[2] 陈彦玲等.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4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