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难溶氢氧化物溶解度计算的讨论

(2012-06-02 15:57:55)
标签:

难溶氢氧化物

教育

分类: 电解质溶液

关于难溶氢氧化物溶解度计算的讨论

在基本化学理论教学中,对化学平衡理论把握不准确是个较普遍的现象。除了以前讨论过的一些情况[1][2],在一些相当权威且有影响的教材中,还有一些解法错误的例题。从问题的性质看,它们对学生的误导也更为严重。

一、计算难溶氢氧化物溶解度的一个错误例题

有如Fe(OH)3(s) = Fe3+ (aq)+ 3OH-(aq)(其Ksp = [Fe3+] [OH-]3)的难溶氢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属于“沉淀-溶解平衡”。作为一类特殊的化学平衡,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无分母项;因平衡常数只是两项(或几项)离子平衡浓度的乘积,所以也被称为“溶度积”。除此以外,该类平衡与一般的化学平衡再无其它差别。

从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看出,有关溶度积的计算与一般的化学平衡计算无异,并且是一类最为简单的化学平衡计算。

为使学生了解溶度积的概念,有的教材给出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有关溶度积计算的例题Fe(OH)3的溶度积常数在 25时为1.1×10-36。试计算Fe(OH)3在饱和溶液中的摩尔溶解度。

但编著者竟然把这个例题给解错了。其解题过程为(称之为解法一)[3]

已知Fe(OH)3的溶度积Ksp = 1.1×10-36

由于Fe(OH)3(s) = Fe3+ (aq)+ 3OH-(aq),因而该作者认为:1摩尔Fe(OH)3(s)完全溶解的话,能产生1摩尔的Fe3+、及3摩尔的OH-

这样,设平衡时的[Fe3+]= x (mol·L-1)、则[OH-]= 3x(mol·L-1)

从而有  Ksp = [Fe3+] [OH-]3= x·(3 x)3= 1.1×10-36

由此可解得[Fe3+]= x = 4.5×10-10 (mol·L-1)。即Fe(OH)3(s)摩尔溶解度为4.5×10-10 (mol·L-1)

以上这就是教材所给出的解题过程及答案。

看到这个结果,只要稍稍有些基本化学常识,都应该知道这个结果是有问题的。

一方面,即使没有Fe(OH)3(s)的溶解,只是由于水的电离,也会使溶液中的[OH-]达到1.0×10-7(mol·L-1),怎么溶入Fe(OH)3(s)后,[OH-]不但不增加、反而要降低到差不多仅为原浓度的1.4%呢(4.5×10-10×3 = 1.35×10-91.0×10-7)?

另一方面,只要看到溶液中的[OH-]小于1.0×10-7,就应该马上反应出来“该溶液为酸性”。在本来为中性的水中加一些弱碱,水溶液怎么反而变成酸性了呢?

解题的结果是错的。解题的思路及方法肯定也有问题。

二、必须考虑水的电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问题出在分析与解题中没有考虑到水的电离。

水作为一个极弱极弱的电解质,在许多情况下人们确实没有必要考虑其电离对体系的影响。但当电解质也很弱、或其溶液很稀时,水的电离就会起主导作用。此时必须把水的电离平衡也同时考虑进去。

通过上面的解法一可以知道,水电离出的[OH-]、远远大于由Fe(OH)3(s)电离出来的[OH-]。所以最简单的近似应该是,认为Fe(OH)3(s)电离出来的[OH-] 微不足道,[OH-]都是由水电离出来的。即溶液中[OH-]始终保持为1.0×10-7(mol·L-1)

这样就有解法二:

Ksp = [Fe3+] [OH-]3= x·(1.0×10-7)3= 1.1×10-36

解得[Fe3+]= x = 1.1×10-15 (mol·L-1)

这一结果与解法一的结果有超过105的差别。

但如果没有解法一的数据为参考,要做出水的电离是应忽略、还是占主导地位的判断,是相当困难的。

有人想到,如果能同时把两方面都照顾到,即认为[OH-]是由水及Fe(OH)3(s)同时电离的结果,简单认为[OH-] = 3x + 1.0×10-7)。

这样就有了解法三:

Ksp = [Fe3+] [OH-]3= x·(3x + 1.0×10-7)3= 1.1×10-36

这个式子看起来不复杂,但真正要动手才知道这是个一元四次方程,没有可用的求解公式。解这个方程式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但有解法二的数据为参考,用试商法还是可以求出其解的:

[Fe3+] =  x  = 1.1×10-15

与解法二的结果比较,可见对Fe(OH)3(s)来说,解法三的方法误差极小,使用这种近似似乎也是合理的。

未考虑到水电离影响的问题,不止出现在化学教科书中。在有的无机化学习题解答也有不顾化学物质的特殊性,同样犯有盲目使用解法一的错误。在有的《简明化学手册》中对难溶电解质也给出这样的绝对的论断:在与固相BA成平衡状态的水溶液中,有 [B] [A] = Ksp、及关于难溶氢氧化物溶解度计算的讨论

 
其中cBA的摩尔浓度,sBA在水中的溶解度(摩尔/升)。也完全忽略了难溶碱的特殊情况。

三、三种解法的比较

通过上面的3个解法示例可以看出,对难溶碱在水中溶解度计算,应该分三种情况来讨论。

解法一只适用于难溶碱溶度积较大、电离出的OH-较多,而水的电离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有如Mg(OH)2(s)(Ksp = 1.8×10-11)在水中溶解度的计算,只考虑一个沉淀-溶解平衡就可以。

解法二适用于,难溶碱溶解度很小、电离出的OH-极少,而OH-主要来源于水的电离的情况。有如Fe(OH)3(s)解题的关键在于先确定[OH-]= 1.0×10-7,然后再考虑沉淀-溶解平衡。

解法一与解法二的计算过程都相当简单,无任何难度可言。

但面对一个陌生的难溶碱,如何判断 “OH-主要来源于难溶碱电离”(用解法一),还是“OH-主要来源于水的电离”(用解法二)呢?一般情况下,最好采用“试计算”的方法。即,先用解法一计算出难溶碱直接电离出的[OH-];如其数值远大于1.0×10-7(mol·L-1),说明[OH-]确实就是主要来源于难溶碱,这个结果就是最终结果;如这个数值远小于1.0×10-7(mol·L-1),说明[OH-]应该主要来源于水的电离,应该继续用解法二来计算、并采用解法二的结果作为最终结果。

一些人也许会认为,解法三的计算虽然麻烦了一些,但其适用范围应该是最广的。但只要对化学平衡理论理解的稍稍深刻一点,就应该知道:在一个物种涉及到两个或多个平衡时,绝对不能采用分别设未知数的方法来解题。该物种只能以一个浓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在体系的多个平衡中出现。而解法三正是一个,将两个平衡人为割裂开来的最典型的例子。解法三是错误的,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取。

为能用数据证明解法三的错误,最好用三个解法分别计算Cu(OH)2Ksp = 1.0×10-20)的溶解度,用计算结果来进行讨论。

解法一,设平衡时[Cu2+]= x (mol·L-1)、则[OH-]= 2x(mol·L-1)

这样  Ksp = [Cu2+] [OH-]2= x·(2 x)2= 1.0×10-20

由此可解得[Cu2+]= x =1.357×10-7 (mol·L-1)

(为避免下面分析时的计算误差,在这里对有效数字多取了两位)

解法二,设平衡时[Cu2+]= x (mol·L-1)、而[OH-]= 1.0×10-7 (mol·L-1)

这样  Ksp = [Cu2+] [OH-]2= x·(1.0×10-7)2= 1.0×10-20

由此可解得[Cu2+]= x = 1.0×10-6 (mol·L-1)

解法三,设平衡时[Cu2+]= x (mol·L-1)、而[OH-]= 2x +1.0×10-7 (mol·L-1)

这样  Ksp = [Cu2+] [OH-]2= x·(2x +1.0×10-7)2= 1.0×10-20

整理得:4 x3 + 4×10-7×x2 + 1.0×10-7×x -1.0×10-20 = 0

解该三次方程得[Cu2+]= x = 1.05×10-7 (mol·L-1)

要比较这三个结果中哪个是最合理的,可以采用如下的两个分析思路:

思路一:

应同时考虑平衡 Cu(OH)2  = Cu2+ + 2 OH- ,及平衡H2O  = H+ + OH-

由电荷平衡有 [OH-] = 2×[Cu2+] + [H+]

这样,Kw = [H+] [OH-] =  [H+](2×[Cu2+] + [H+] )[H+]当做未知数,解一元二次方程,可得到:

关于难溶氢氧化物溶解度计算的讨论……(1

这样,有各解法所求得的[Cu2+],就可以代入式(1)计算出相应的[H+] ,然后由[H+]及水的离子积计算出溶液中的[OH-],最后用[OH-]再计算出对应的溶度积。将各溶度积与已知的(1.0×10-20)比较,就可以知道各方法在求Cu(OH)2溶解度时的计算误差。计算的数据如下表的3行:关于难溶氢氧化物溶解度计算的讨论
    可见,对Cu(OH)2来说,解法一有不小的方法误差,但在三种解法中误差还是最小的,较接近地描述了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解法二的误差太大,这一方法根被不能用;解法三较解法二有改进,但这种“生硬”地照顾到水的解离的方法,还不如不考虑水的电离好。

四、精确的解法举例

当然,对Cu(OH)2类难溶氢氧化物,在同时兼顾到溶液中两个平衡时,可以得到一个求其在水中溶解度的精确式。这是一个一元三次方程,

关于难溶氢氧化物溶解度计算的讨论……(2

用其求Cu(OH)2的溶解度,可得上表左下角的精确解数据。用手工的方法解该方程确实比较麻烦。

用这样求得的溶解度做标准,来判断前几种解法的误差(上表最右列),是最有说服力的。可见除高次方程外,哪种方法的误差都不小。因而,无论要求学生用哪种近似方法来求Cu(OH)2的溶解度,都是在误导学生。

B(OH)n类的难溶氢氧化物来说,可以粗略地公式关于难溶氢氧化物溶解度计算的讨论 来判断,宜采用哪种简便的计算方法来求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当该式的值远大于10-7时,应该用解法一;

当该式的值远小于10-7时,应该用解法二;

当该式的值与10-7相近时,应该用精确的计算式。应注意的是,上面的式(2)只能用于二元难溶弱碱。对一元或更多元碱的情况请自行推导。

参考文献

[1] 伍伟夫. 气相化学反应平衡移动方向的表征. 化学原理补正的博客

[2] 伍伟夫. 一道概念模糊的化学平衡计算题. 化学原理补正的博客

[3] 武汉大学无机化学编写组. 无机化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