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甜味剂
(2012-03-06 10:51:08)
标签:
美国gb2312甜味剂无糖食品健康 |
分类: 添加剂大爆炸 |
甜味能给人带来愉悦感。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宝宝,你要是让他尝一尝甜的食物,他就会乐地嘎嘎笑,要是让他尝尝苦的食品,他就会哇哇哭。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甜食始终是一种诱惑。可是对于减肥的人,你给他甜食,即使再诱惑,他也会犹豫,自制力好的肯定会对甜食敬而远之。其实想要吃甜食,又不想因为吃甜食长胖,并没有那么难。
(一)能量为零的甜味剂让肥胖人群有甜食可吃
对于减肥者而言,体验甜味带来的愉悦感,又不摄入能量真是两全其美的事。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等化学合成甜味剂就可以帮你完成这个愿望,它们进入人体后不参与代谢,不产生能量,最后完全被排出体外。它们的甜度分别是蔗糖的200~700倍、40~50倍、100~350倍。虽然它们能给我们提供甜味,但是其甜味终究不够纯正,还带有苦后味或金属味,大家小时候应该都吃过街头的爆米花,当时爆米花的就是使用的糖精钠这种甜味剂量,大家可能还有印象,我们总是央求爆米花的多加点糖精,可是加多了爆出来的爆米花就会发苦,与蔗糖相比,这就是其在甜味上的劣势。因此它们在应用中往往是和其它甜味剂并用,使甜味更接近蔗糖的甜味。
蔗糖被分解后的葡萄糖,1g就会产生9Kcal的能量,而人工合成甜味剂不产生能量。能量上有优势,甜味不够纯正,另外它们在安全性上也存在差异。糖精钠是最早的甜味剂,关于它的争议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1997年加拿大某实验发现,摄入大量糖精钠可以导致熊鼠膀胱癌。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要求食品中含有糖精钠时,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标注“使用本产品可能对健康有害,本产品含有可以导致实验动物癌症的糖精”。在我国糖精是不允许在婴儿食品中使用的。因曾发现甜蜜素可致白鼠膀胱癌,美国和日本不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甜蜜素。
以上化学合成的甜味剂可以保证甜味,且是非能源物质。糖醇中的麦芽糖醇同样可以提供甜味,且在人体内不产生能量,而且该天然甜味剂的甜味特性接近于蔗糖,在人体内不参与代谢,不会使血糖升高,也不会增加胆固醇和脂肪的含量,另外它不能被口腔里的微生物利用,有预防龋齿的作用。
学习看营养标签,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健康。营养标签上如果标有蔗糖、白砂糖,而且还排在配料表的前两位,那就说明该食物的主要成分就是蔗糖或白砂糖,那减肥的朋友就赶紧逃吧,或者是只吃一小口吧,不要贪嘴哦。如果配料表上没有蔗糖、白砂糖,没有木糖醇、山梨糖醇,只有麦芽糖醇,那恭喜你,你找到了一款在甜味剂方面很优秀的甜味剂。
如果配料表上标的是木糖醇或山梨糖醇又该作何解释呢?木糖醇、山梨糖醇和麦芽糖醇一样,其代谢不受胰岛素的控制,食用后不会引起血糖浓度的迅速上升,因此可用于糖尿病人专用食品。
(二)甜味剂让糖尿病人有甜食可吃
根据我国卫生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07年全国糖尿病人有3980万,仅次于印度。而2010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人已经达到了9240万。“无糖食品”是糖尿病人选购食品是非常关注的几个字眼。往往看到有“无糖食品”的标注就放心的买了,其实有些厂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增加卖点,关于“无糖食品”的标注并不标准。无糖食品是指不含单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和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的甜味(甜味来源于木糖醇、山梨醇和麦芽醇等甜味剂)食品,而不仅仅是不含蔗糖的食品;而且根据《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无糖“的要求是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因此糖尿病人在选购食品时,除了要看看食品上是否有“无糖食品”的标注,还要进一步关注食品配料表。如果配料表上有葡萄糖、半乳糖、果糖、蔗糖、乳糖、麦芽糖、麦芽糖糖浆、玉米糖浆(主要成分麦芽糖)、果葡糖浆(主要成分果糖、葡萄糖)、淀粉糖浆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那该食品就不是无糖食品,不适宜糖尿病人食用。记住这些不该出现在无糖食品标签中的物质,在选购无糖食品时就轻松多了。
这里需要提醒糖尿病人的是,虽然无糖食品不会在食后使血糖指数升高,可也不是可以无限制地吃。摄入过多糖醇的话可能会导致腹泻。
甜味剂只要是按照国家规定限量使用,便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健康影响。它在食品中的应用满足了肥胖、糖尿病等特殊人群在甜味上的感受。仅从这一点上讲,甜味剂在食品中的使用就有积极意义。(http://www.ganchi.net/article.php?id=649)
参考文献
[1]陈金娥.几种重要的食品甜味剂[J].酿酒科技,2007,(4):49_53
[2]覃家源.论食品甜味剂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质量监督局报,(3):40_42
[3]梁莹,庞振国,崔炳群.无糖食品甜味剂的应用及其安全性[J].现代食品科技,2009,25(8):964_966
[4] 詹永,杨勇.功能性甜味剂的性质及在食品中的应用[J].重庆中草药研究,2006,(6):41_46
[5] 关瑾.甜味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2,(6):89_91
[6] 赵燕,李建科,等.麦芽糖醇在无糖食品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1):155_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