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帝内经》新解构前言(精要版)

(2022-10-30 13:24:19)
分类: 黄帝内经新解构

黄帝内经新解构前言(精要版)

冲虚子

 

我们现在看到的有关《黄帝内经》的书,以注释、白话文翻译为主,极少数论著也是想当然的认定《黄帝内经》是经,全是正确的,每句话都有深意。这样的状态导致了内经研究千年无大变化,数百年如一日而几无进步。如果说,中国传统医学研究最落后的是内经研究,可能很多人颇有同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中医理论之根的《黄帝内经》也到了不得不变、非变不可的时候,正是受这样感召,冲虚子决定下大力气,对《黄帝内经》做新的解构。其解构基于如下前提:

一,《黄帝内经》是一本战国后期到西汉医经诸派的医学专业论文合集,是不断结集不断添加的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也不是一个时代完成的。但第一次结集可能并不区分为《素问》和《灵枢经》,后来可能出于原文集过于庞大等原因,对原文集做了拆分,即现在我们看到的《素问》和《灵枢经》两部分。两者之间的区分并不明显,传统上认为的《素问》偏医学基础理论、《灵枢经》为针灸专著的说法并不严谨,其拆分标准应该做深入的研究。

二,《黄帝内经》是一本医经诸学派的医学专业论文合集,到底集中了当时的哪些学派,现在实在难以判断。但我们依然可以根据其文字叙述,大致分为6家,以黄帝口吻叙述的或对雷公讲解的,为方便行文,且以雷公学派称之(后文同理);黄帝和岐伯答问的以岐伯为师讲解的,称之为岐伯学派;黄帝和伯高答问的以伯高为师讲解的,称之为伯高学派;黄帝和少师答问的以少师为师讲解的,为少师学派;黄帝和少俞答问的以少俞为师讲解的,为少俞学派;没有答问形式,直接叙述的,冲虚子认为是最后的论文集整理者的文章,或吸收了最新的医学理论成果,或表达了整理者个人的医学观点,这一类称之为整理者文。各派所属篇目为:

1、黄帝内经伯高派

素问篇:无

灵枢经篇:7+0,5+0.5

寿夭刚柔第六(少师与伯高合篇)

骨度第十四

肠胃第三十一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逆顺第五十五

五味第五十六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虽为伯高和岐伯合篇,但伯高之语并无实质内容,或为补叙,实为岐伯篇)

邪客第七十一

2、黄帝内经岐伯派

素问篇:53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脉解篇三十

热论篇第三十一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疟论篇第三十五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咳论篇第三十八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风论篇第四十二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厥论篇第四十五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刺要论篇第五十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针解篇第五十四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骨空论篇第六十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灵枢经篇:49+0.5+0.5+0.5

九针十二原第一

本输第二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根结第五

本神第八

经别第十一

经水第十二

五十营第十五

脉度第十七

营卫生会第十八

四时气第十九

周痹第二十七

口问第二十八

师传第二十九

决气第三十

海论第三十三

五乱第三十四

胀论第三十五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血络论第三十九

阴阳清浊第四十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病传第四十二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外揣第四十五

本藏第四十七

背俞第五十一

卫气第五十二

天年第五十四

水胀第五十七

贼风第五十八

玉版第六十

五禁第六十一

动输第六十二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虽为伯高和岐伯合篇,但伯高之语并无实质内容,或为补叙,实为岐伯篇)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本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应视为无主派,第二部分可视为岐伯派所做)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行针第六十七

上膈第六十八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为少师与岐伯合篇,疑岐伯部分为补缺文)

寒热第七十

官能第七十三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卫气行第七十六

九针论第七十八

岁露论第七十九

大惑论第八十

痈疽第八十一

合计:103.5

3、黄帝内经雷公派

素问篇:7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灵枢经篇:4

经脉第十

营气第十六

禁服第四十八

五色第四十九

合计:11

4、黄帝内经少师派

素问篇:无

灵枢经篇:1+0.5+0.5

寿夭刚柔第六(少师与伯高合篇)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为少师与岐伯合篇,疑岐伯部分为补缺文)

通天第七十二

合计:2

5、黄帝内经少俞派

素问篇:无

灵枢经篇:3

五变第四十六

论痛第五十三

五味论第六十三

合计:3

6、黄帝内经整理者文

素问篇:11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刺热篇第三十二

刺疟篇第三十六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脉解篇第四十九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灵枢经篇:12.5

小针解第三

官针第七  

终始第九

经筋第十三

五邪第二十

寒热病第二十一

癫狂第二十二

热病第二十三

厥病第二十四

病本第二十五

杂病第二十六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本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应视为整理者文,第二部分可视为岐伯派所做)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本篇最能说明此类文章实为后人添补作品,非原医经诸派所做)

合计:22.5

需要说明的是,被称为七篇大论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文章,为唐王冰补入,被称为素问遗篇的《刺法论》和《本病论》两篇,在宋代才出现,历来有争论,近年来应该认识趋同,这九篇均非内经原篇,故不列入本解析范围。这九篇文章依然重要,冲虚子另有“用数据看运气”系列文章,有兴趣者可先到微信公众号“非阴阳五行”里查阅。

正是上述这两个假设前提,冲虚子就不会再用传统的方法,按照王冰编次的篇目顺序逐篇研究,而是将所有的文章都置于所在学派之中,研究出各学派的学术特点,本派和他派的学术区别,这样分析就势必打破王冰编次的篇目格局,而是力求回到内经的原生状态。冲虚子敢用重新解构一语,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如果实现冲虚子内定的目标的话,那就还可以分析清楚或部分清楚各流派的百年上下的学术发展和变化,那就石破惊天了。这样的研究势必是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故并不建议对内经没有基础的人阅读。有一定基础者,或从事中医相关工作的,可能阅读后如梦初醒,有醍醐灌顶之感,这是冲虚子希望的。

在目前材料状态下实现上述目标,难度极大,也可能成了烂尾。再好的烂尾也是烂尾,但冲虚子并不会为之遗憾,只是希望同道者接力前行。冲虚子坚信,只有把中医理论之根的《黄帝内经》理清楚,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医理论的精髓,也才能在现代语境下,完成中医理论的重构,让中医在百年变局中凤凰涅槃,获得新生。

 (冲虚子公众号“非阴阳五行”,学习科学的中医,让中医护佑健康人生)

二〇二二年十月二十七日

 

(注:精要版,指抽去了详细论述的版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