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济南:寻找宽厚所街最后的记忆

(2013-01-04 20:05:49)
标签:

济南老印象

老房子

记忆

宽厚所街

金家大院

分类: 走进济南
这篇小文原先发在另一个博客里,今日重读,又勾起来往日的回忆,于是稍加整理,移贴过来,与朋友一起再温济南的老记忆。

宽厚所街,与紧邻的小王府,现在都是世茂地产的施工现场,一段历史早已化记忆,所幸的是,手中还留有当时最后的点点滴滴,让我们还能够驻足在那段世界里。

 

              http://s1/bmiddle/56aee9b0t512d2e83a2a0

这是2008年6月24日的《济南时报》第一版,左中间异常醒目的刊登了记者赵言民、孙镇镇和崔健的文章《记者探寻宽厚所街最后的记忆》(详见http://jnsb1.e23.cn/html/jnsb/20080624/jnsb112341.html

看完报纸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并深深震撼于城建的发展与历史的后续之间永不相融的悖论与冲突。俗话说,“不破不立”,历史不能彻底变革,未来很难有所期。体现在城建上,只有彻底破掉,才能焕然一新,指望边保护边发展注定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希祈。

当然,相信很多人并不赞同我的观点,多数人还是希望能够兼有所得,呵呵,其实,自己以前也是如此的——争论无益,无奈之下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有接受和尽可能的记住这段历史。

 

下面是看报纸后的第二天,我跟阿强兄到现场拍的一批照片。临近拆迁期限,满地废墟与狼藉,也许这更能反映历史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阵痛。

 

          http://s14/bmiddle/56aee9b0t512c7841605d

首先去的是正在整修中的金家大院,看报道说这是民国初年清末县令金有大的宅邸,中西风格,楼阁式四合院,已列在此次拆迁中的被保护范围,此乃历史之幸,文化之幸。
          http://s12/bmiddle/56aee9b0t512c79685c6b

这是府邸正门上方的小檐,很是精致。

          http://s6/bmiddle/56aee9b0t512c6b2ce365

二层走廊里,虽破落不堪,但依稀可见当年的奢华。

          http://s3/bmiddle/56aee9b0t512c7d2a6f62

好好整修一番,现代人住在里面,估计也相当不错,比那些暴发的“小别野”强多了。

          http://s14/bmiddle/56aee9b0t512c80595e7d

门楣上精美的石雕,足见主人当年的殷实。

          http://s2/bmiddle/56aee9b0t512c83444261

又是一幅,石雕上是象征吉祥寓意的仙鹤和菊花图案。

 

由于大意,充满的电池没有带上,相机里的电很快就耗光了,没办法,只能用小一的摩托罗拉Z1拍了后面的小照,效果很不佳,凑合着用吧,见笑了走遍济南:寻找宽厚所街最后的记忆

同时还得感谢兔子,姑娘指导下的光影魔术手首次应用,效果似乎还不错。

       http://s11/bmiddle/56aee9b0t512cb5c186fa     http://s9/bmiddle/56aee9b0t512cb6ff17e8

      (二楼低望金家大院大门)                    (二楼角落里的小门楼)

       http://s5/bmiddle/56aee9b0t512cbfe3bac4     http://s9/bmiddle/56aee9b0t512cc1546ba8

      (精美的木雕)                              (院墙上的水瓶式窗户)

       http://s10/bmiddle/56aee9b0t512cc95a5a19     http://s16/bmiddle/56aee9b0t512cc9ee882f

      (还是刚才的石雕,门楣的两面一边一根石柱,直连到大门上方的弧形穹顶)

       http://s13/bmiddle/56aee9b0t512cd125f2ec     http://s4/bmiddle/56aee9b0t512cd1ce59b3

      (尚未拆迁的传统门楼)                      (满是废墟,身后高楼林立,鲜明的对比)

       http://s16/bmiddle/56aee9b0t512cd853058f     http://s6/bmiddle/56aee9b0t512cd8f426e5

      (还是鲜明的对比,废墟和狼藉的身后是现代化的高楼和竖立的解放阁,历史与未来的悖论。)

                      http://s8/bmiddle/56aee9b0t512cdedb3777

                     (坚持到最后的一户小院,传统的中国北方民居样式。)

        http://s12/bmiddle/56aee9b0t512ce423db1b     http://s9/bmiddle/56aee9b0t512ce4f3b038

       (拆的七零八落的老房子,仅剩下中间的大梁,向后人昭示着沧桑的无奈和岁月的无情。)

                      http://s14/bmiddle/56aee9b0t512cedbd315d

走的小王府的时候,遇见了仅剩的两户最无助的居民,用大娘的话说,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未能解决好,一旦拆迁,老板俩将彻底沦为无房户,流离失所。

先不说原因,国家和城市的发展路上,此类的悲剧绝不能上演,在以人为本的当代社会里,希望某些部门能多考虑下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尽量做到和谐共进,避免不必要的血泪出现。

        http://s10/bmiddle/56aee9b0t512d01118239     http://s5/bmiddle/56aee9b0t512d01f1aaf4

       (宽厚所街的门牌)                          (站在历史记忆中的小一)

 

行走中国,走遍济南,小一正在路上......

 

附注:2008年6月24日新闻报道

 

解放阁及舜井街片区改造正在进行
记者探寻宽厚所街最后的记忆

                 http://jnsb1.e23.cn/jnsb/20080624/m_SB062401_6.jpg

“6月底要完成这个片区的绝大部分拆迁。”这是解放阁及舜井街片区改造工程指挥部的近期工作目标。随着日子的临近,拆迁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宽厚所街,是这个片区中的一条老街。这条老街有着“济南市井生活的‘活化石’”的美誉,并被《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列入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
    随着拆迁,宽厚所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也开始牵动着越来越多的人。

守房老人,多给后人留座古宅
 6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济南历下区宽厚所街的时候,一台挖掘机正在推掉临街的一堵山墙。
    此时,在63号姜家大院,有一对老夫妇还在房子里守着。按照拆迁协议,他们已经选好了自己的安置房。“我们虽然要搬家了,但希望这里能保留,可以给后人多留一座古宅。”房子的主人、57岁的姜丕玲说。
    姜家大院是传统的古典式建筑之一,距今已有百年历史。该院为三进院落,正房北屋,房基拔高,台阶三级,一律青石细料,具有浓厚的传统民族风格,现基本保持完好。上房最为豪华,前檐廊宽近2米,廊顶为红松木椽结构,青砖铺顶上再盖瓦。檐廊前有楹柱四根,柱下有石鼓。楹柱上方镶有精雕龙头,楹柱之间有水平木格连接。连接下镶有精雕凤凰,与龙头遥相呼应,构成龙凤呈祥图案。
    姜丕玲说,姜家自1920年左右搬到此院后,四代人都没离开过。住在这座古宅里冬天很冷。姜丕玲印象最深的就是,兄弟姐妹围炉取暖。
    姜丕玲告诉记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济南兴起一阵房屋改建的热潮,很多古典式建筑的棂木格被打掉,砌上了砖墙,或者换上现代的玻璃。当时也有很多人劝姜丕玲的父亲姜建业改建房屋。而姜建业则说,改建固然有它的好处,但房子的风格改没了,成了“四不像”。
    记者从解放阁及舜井街片区改造工程指挥部负责人那里了解到,在已知的保护方案中,原址保护的是浙闽会馆、金家大院(宽厚所街55号)。另有宽厚所街1号(袁家大院)、56号和58号(李家大院)、62号(王家大院)被列入保护计划。63号院并未列入保护方案。
    这一点,姜丕玲夫妇也十分清楚。但为了能多保留一处古宅,他们甚至放弃了提前搬迁的1万元奖励。
宽厚所街:“三个半”中的一个
    李铭,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为了全市那些还没被列入保护范围的古建筑,李铭几年前就开始了古街区的普查。
    李铭说,如今济南还有“三个半历史街区”:宽厚所街、小王府街与解放阁、护城河结合的历史街区;芙蓉街为代表,与曲水亭、王府池子、芙蓉泉结合的历史风貌区;秋柳园为代表的大明湖东南部街区;鞭指巷为代表的街区,因拆除高都司巷,只能算“半个历史街区”。李铭说,“三个半历史街区”是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仅存的老街区了。
    在宽厚所街,多处院落仍保留着古色古香的韵味,雅致的宅院,精致的木棂门窗,砖雕的人物古玩、福寿如意,石刻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精美考究,深具历史文化底蕴。这样的建筑在老城区已不多见了。
    宽厚所街区还被称作济南市井生活的“活化石”,这里既有传统的清代四合院,又有规范的民国时期四合院。不少民居的过渡性特征明显,在建筑风格上明显带有济南开埠后中西合璧的特征,如宽厚所街62号王家大院等。
    在这里还有一条“济南老城区最后的里弄”——— 公兴里。作为开埠后兴起的一种商品房性质的近代建筑,里弄往往为有钱人出资建造、用于出租的“住宅区域”。
    街上最著名的历史建筑是55号的“金有大官邸”,其建于民国初年,主人为清末县令金有大。此宅院是中西建筑风格结合的“楼阁式”四合院,在济南十分罕见,已被列入这次的保护范围。
迎祥宫碑,遥望中很美
    6月23日下午,在舜井街南口,记者远远地看到了在废墟中屹立的迎祥宫碑。这座碑,带给许多老济南新的期盼——— 周边的许多现代建筑已经拆除,碑在屹立,舜井还在,舜井街恢复历史风貌的那一天快了。
    而对于宽厚所街的改造,人们期待的更多。随着浙闽会馆的成功保护,更让人们对整个宽厚所街历史文化街区多了一些期待。
    为了这个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方案已经一改再改。“原有的方案已经过时,新的规划还在设计,这里怎么建,如何更好地保护,都在探讨中。”6月23日晚,解放阁及舜井街片区改造工程指挥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旧的建筑正在消失。在人们的期待中,宽厚所街正迎来明天……
(记者 赵言民 孙镇镇)

               

(注一:2008年6月25日,阿强兄用他那辆曾经的破摩托带我去看最后的宽厚所街。)

(注二:此文可与之前的另一篇小文一同阅读http://blog.sina.com.cn/s/blog_85a1fa450100zhvg.html《济南小王府遗址发掘现场探访(图)》)

(注三:当时的原始照片已不知所踪,这篇博文里经过二次修理后的图片对于自己来说已成难得的珍贵资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