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济南:彩石访古

(2012-03-26 16:22:41)
标签:

文化

旅游

济南

历城

彩石

房彦谦墓

清河夫人碑

大圣院

娘娘山

张飞庙

分类: 走进济南

昨天(2012/03/25)下午,去了趟历城彩石,探访了几处遗存的古迹。

 

出门时已经中午12点了,文化东路东口乘306路公交(3块/人)在西彩石下车。通往乡村的小路两边矗立着形态各异的“彩石”,几位老工匠低头忙活着手中的家什,走过去喊声“大叔”,问“王坟”的位置,大叔们很是热情,“王坟啊,俺这里有俩王坟,西王坟好看哩,要往西走一些,路边就能看到。”

大叔嘴中的“西王坟”便是房彦谦墓,另外一座则是清河太夫人墓,两墓相距不远,“王坟”“王子坟”是当地百姓对这两座王公贵族墓的俗称。

 

沿309国道往西行三百多米,从彩石山庄路口下去,走到彩石场后的麦地前,一座长满了郁青柏树的硕大土丘呈现在眼前,正是“西王坟”房彦谦墓。

       http://s10/middle/85a1fa45hbc274163f639&690

 

       http://s13/middle/85a1fa45hbc26eadd1c9c&690

       http://s10/middle/85a1fa45hbc26ebe77689&690

墓近前立有清同治已巳十月章丘知县蒋庆第“隋监察御史房公彦谦墓”碑一块,碑底座前有素雅鲜花两束。据附近石场大嫂说,前一天(三月初三)有来自聊城、滨州等地的房姓几十口人在此祭拜,焚香宣词,声势浩大,看得出来,和平年代里,人们寻根问祖寻求寄托的心绪越发明显。

墓碑两侧刻有文字若干,西侧字眼为“李魁甲一契官分二分五厘......”,感觉似乎是记明政府为保护墓地而向百姓收购田地等事宜,东侧有“邑绅”“绅民”字眼,大概是立碑宗旨及保护措施吧。其中含有深厚的乡绅背景,值得日后研究。

       http://s11/middle/85a1fa45hbc274fd8b76a&690

墓地南端另有“唐故(徐)州都(督)房公(墓)”碑一块,由当时的历史学家李百药撰文,书法家欧阳询所书,一位是二十四史中《北齐书》的作者,一位是唐初书法“四大家”之一,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世人对房彦谦墓葬的重视和敬畏。

可惜的是,该碑在1999年被历城文物部门从阴阳两面用砖彻底封砌,只能从上方留口出可以看到“唐故州都房公”字眼,具体碑刻内容无缘得以一见。

听周边两位挖野菜的大姐讲,之前常有人到此“刻字”,估计应是拓字吧,政府出于保护,用砖将其封死,其目的应予认可,可是其做法,却是庸人之举,实在难以让人称道,。

       http://s16/middle/85a1fa45hbc26f23a7fff&690

       http://s9/middle/85a1fa45hbc26f2e35b38&690

房彦谦墓地东侧还留有两座残存的石兽,一只石虎和一只石羊。石虎呈蹲踞的形式,虎眼前视,眼球突起,呈现出震慑的气势,石羊则安详地卧在地上,静静思索着什么。那两位大姐告诉我说,石羊后面以前还有一座石猪,后来被移走了,还说石羊石虎往东,原本有整整两排石像,可惜都已不知去向——确实是可惜。

       http://s10/middle/85a1fa45hbc26f41473e9&690
       (墓地东南角灰白色小石柱便是“房彦谦墓界碑”)

总体看来,现在房彦谦墓地的保护措施还是做的比较到位的,墓地四周栽种了柏树,以隔绝外地的扰乱,边角上还有1987年立的“房彦谦墓界碑”,划地为界,相安无事。

 

离开房彦谦墓,去寻找大圣院。

田地里一拾柴的大娘,问她:“前面哪座山上有废弃的破石碑石柱?”大娘拿手朝东南方一指,说那边有座很矮的娘娘山就是——看了几眼,啥也没有,看来确实是矮,连这层层的乡村小房都能挡住——说没看见,大娘接着说,就在北边这座山的东边。

北边这座山叫北寺山(又有人叫它白土山),其实才是废弃的大圣院所在,可当时不知道,以至多走了不少冤枉路。

       http://s2/middle/85a1fa45hbc26fb16d441&690

       http://s9/middle/85a1fa45hbc26fbc81958&690

沿着小路,拐过弯,进西彩石三村,很快便爬上了低矮的娘娘山。没发现废弃的石碑,却看见一座孤零零的石庙,石门上侧刻有“幽冥教主”四字。

不瞒您笑话,第一眼看时,看成了“主教真幽”,从左往右读的,第三个字不认识,上一宝盖头,下一“具”,糊里糊涂就成了“真”,羞死人了。“幽冥教主”也是后来看资料得知的。

       http://s16/middle/85a1fa45hbc26fd56983f&690

石庙内空空如也,啥也没有,看了两眼便转身离去了。庙后有块小石碑,上有“彩石烈士陵园”的字眼,据山脚一位正在松土的大叔讲,山上小庙是张飞庙,后面烈士墓原先在村内,前些年政府集中迁到了这里,立了块石碑,就算是陵园了。

 

问大叔“废弃的石碑破庙”在哪座山上,大叔轻轻一声,西边那山便是,原来就是北寺山。

       http://s1/middle/85a1fa45h793719ca6460&690

       http://s6/middle/85a1fa45hbc2702b32145&690

       http://s8/middle/85a1fa45hbc270381e7e7&690

       http://s6/middle/85a1fa45hbc2704d43515&690

       http://s14/middle/85a1fa45hbc270585b15d&690

       http://s1/middle/85a1fa45hbc2706426c20&690

穿过村中小路,到北寺山西侧山脚下,三步两步,几分钟功夫就爬上了山顶,还没喘口气,随处倾颓的石墙废墟便映入了眼帘,古大圣院无疑了。

往南走几步,有几块支离破碎的石碑,上面的字迹仍可辩见,“大清”“题字”“重修大圣院碑记”“光绪七年”“阖(?)庄领袖”等等字眼。石碑周边,可以看到有石井、石柱若干,依稀可以想象出当年的盛况。

再往南,便是大圣院当年的拱形山门,虽亦废弃,其形状却仍保存完好。

据相关资料介绍,大圣院始建于唐代,后经元明清历代重修,民国时开始倾颓,文革期间遭遇灭顶之灾,砖瓦、木料被洗劫一空,其遭遇不免让人唏嘘感叹。

 

从北寺山南边下山,穿过西彩石二村,沿路往北直走,出村子,再次来到房彦谦墓前,遇到那两位挖野菜的大姐,聊起来,说小时候也上去过娘娘山上的小石庙,还问我有没有看到庙内石壁上的小鬼画,说之前有“小鬼推磨”等壁画的,回想起来得是二十多年的事情了。

瞧瞧,大意了,还真没看见,幸亏遇到这位大姐,壁画可是宝贝。

       http://s10/middle/85a1fa45hbc2708871f69&690

于是,又一次去了趟娘娘山,走进石庙内,定睛细看,还真有壁画,残存的几处石壁墙皮上隐约可以看出壁画的彩色笔画墨迹,门楣上册虽稍微清晰些,画面却是一点也看不出来了。下山后,找寻清河夫人墓时,向一位大叔问路,说起石庙,大叔也说庙内以前有“小鬼推磨”的画像,跟房彦谦墓大姐说的一样,看来不假。济南“民间考古”龙过鸡年博客猜测该庙可能是供奉阎王的,从画像角度似乎有些道理。

记得以前还看过某前辈博客,说娘娘山南原先立有石碑一块,后来由于村民建房而不知其踪,还说是某村民移到了自己院内保存着,问过几个当地人,都摇头说没有印象,只得作罢。

 

从娘娘山下来,沿田间小路往东北方向走一里多地,309国道南侧数十名,是另一处“王坟”清河太夫人墓,也是墓冢一座,“唐陇西李氏清河太夫人碑”一块,“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一座,规模格式相比房彦谦墓稍逊,墓前有盗洞若干。

       http://s11/middle/85a1fa45hbc270ac2e2ba&690

       http://s2/middle/85a1fa45hbc270b89edb1&690

清河夫人碑首身断为几截,用石灰泥粘连在一起,没有像房彦谦墓碑那样被转砌封,字迹可见,却不清晰。

 

由清河夫人墓往东,到彩龙路,路向南通彩石镇大学城,路东是西小弄堂村。

读“赵山老农”博文《情系彩石:寻古“唐陇西李氏清河太夫人碑”》后有博友“雨过天晴”评论说:“现在的西小龙堂村村东石坝子崖头西大石磨处有古石碑一通,保存完好,博主有兴趣的话可以取看看啊!”以及“赵山老农”回复“谢谢提供线索,估计此碑是渠野桥碑记。”

据此,觉定去小龙堂寻该石碑一阅。

谁知,从村西走到村东,找过几处崖头,问过多位老人,大都说没见过该石碑,就是有,也早已不知哪儿去了,村中东西南北各处,没有这个石碑是肯定的事情,还说在小龙堂活一辈子了,还没见过那东西呢。得,得,得,莫非情报有误?!

最后在渠野河北头双桥边遇到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叔,提到在村东,孙村立交桥修建之前的那条南北路,有座老渠野桥,桥上有亭,小时候去赶集,常坐那里休息,当地人称那里“狐仙庙子”,不过随着修路,那里早已变了大样,怕是什么也没有了。

       http://s6/middle/85a1fa45hbc270d782c85&690

赶紧谢过,上了309过道,往东走过孙村立交,一路上打听着,找到了国道北的“狐仙庙子”,石桥下面河道内,有座新修的“聚仙堂”,进去,有位俗家女道姑,说聚仙堂是去年新修建的,原先该处确实有座古桥,不过后来新修石桥,便把老桥砌在了里面,现在已看不到了。于是又讲起狐仙爷的仙人仙事,好不神奇,真也罢,假也罢,走到这里,便是有缘,清香一注,向各位仙人拜了。

天色渐暗,不敢耽搁,起身回返,沿着国道一路疾步,回到西小龙堂彩龙路口,已是晚上6点50,4分钟后坐上306路公交,半小时后回到燕山立交。

 

回家,一摸口袋,房间钥匙居然丢了!

一直等到9点半xy回家才进屋,下面,洗澡,休息。

马不停蹄,一下午,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