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書法經(591)《四山摩崖石刻》技法解析

(2017-11-30 09:46:00)
标签:

杂谈

分类: 古缘堂语-書法經
書法經(591)
《四山摩崖石刻》技法解析


《四山摩崖石刻》是全国重要的佛教石刻之一。它不仅丰富了佛教传播的形式,成为佛教史上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研究中国宗教文化极为罕见的资料,同时还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千百年来,书法界公认,在探讨北朝时期汉字隶楷演变及书法艺术方面,《四山摩崖石刻》具有重要的价值。
  
摩崖石刻以天地为背景,以山峦为载体,展现于大自然之中,并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是人文书法与自然环境、艺术美与自然美的统一。《四山摩崖石刻》就像一部神秘的、散落于山野的石头佛经,镌刻的经文以特有的气势与浑穆自然的环境相吻合。其潇洒自然的字体和字势,给人一种自然、脱俗的山林气和苍茫感;其书法艺术风格瑰丽诡谲、富有变化,隶、篆、楷、行各种书体兼而有之,规模宏硕,意境高古。摩崖石刻融自然景观、宗教文化、书法艺术为一体。人们置身于蓝天白云、苍松翠柏、潺潺流水、阵阵清风的山林峭壁间观赏摩崖刻经,既可领略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又可了解宗教文化的智慧所在,还可沉醉于书法艺术的境界之中,感受无穷的艺术魅力。
  
《四山摩崖石刻》包括《铁山摩崖石刻》《冈山摩崖石刻》《葛山摩崖石刻》和《尖山摩崖石刻》。
  
《铁山摩崖石刻》位于邹城北郊铁山之阳一巨大花岗岩石坪上。刻石长66.2米,宽16.4米,正上方阴刻巨龙、云气、佛光图案,下有双龟对踞的图案。文字内容分为《大集经·海慧穿菩提品》《石颂》和《题名》三部分。此石刻书法以隶为主,掺以楷法,开张险峻、宽阔空灵,是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冈山与铁山一涧相隔,山石嶙峋、松槐掩映。由于山水冲蚀和地震,《冈山摩崖石刻》中有少部分刻经倾斜倒伏,但大部分刻经保存完整、刻字清晰。《题名》记述《冈山摩崖石刻》刻于北周大象二年(580),较《铁山摩崖石刻》晚一年。两石刻的书法风格差异较大。《冈山摩崖石刻》隶楷相间、方圆兼备、古朴雄浑。

書法經(591)《四山摩崖石刻》技法解析

《铁山摩崖石刻》拓片局部
  
《葛山摩崖石刻》位于邹城北葛山西麓一花岗岩石坪上。该石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佛经大字,二是题名部分。该石刻隶楷相间、立意奔放、富有神韵,与《铁山摩崖石刻》笔意相通。
  
尖山因山壁上刻有“大空王佛”四个大字,故又称“大佛岭”。《尖山摩崖石刻》刻字内容包括《经主韦子深题跋》《徐法仙题名》《文殊般若经》《经主唐邕妃题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刻经字径一般50至60厘米,唯“大空王佛”四字最大,每字2米左右。刻经字体隶楷相间、笔画凝重、浑穆苍古,与《铁山摩崖石刻》书风相近。只可惜,1960年当地村民开山采石时,将该石刻破坏殆尽,实为千古憾事。

書法經(591)《四山摩崖石刻》技法解析

《葛山摩崖石刻》拓片局部
  
如果具体分析《四山摩崖石刻》的技法,我认为以下四点需要注意:
  
一、用笔上以圆笔为主,方圆结合,中锋行笔,骨力内含,极少出锋、露锋。这一方面既符合以隶、篆书体为主的写法,另一方面也暗含佛教圆通万物、普泽万世的理念。此外,方笔写法在《四山摩崖刻经》中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带有较典型的魏碑特征,给人以力拔千钧之感。
  
二、隶楷相生,篆草兼备。
  
三、结体开张,字势奇宕。《四山摩崖刻经》(冈山除外)相较于《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结体上更为开张,字势更为奇宕。书经者以佛之大度、野之大气、手之大艺书就,结体宽阔安详、雍容大度,既有佛之凛然威严,又有佛法无边之气度。
  
四、《四山摩崖刻经》内容长短、字体大小、书体风格等各不相同。临写前,最好能对其有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选定重点临写对象,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