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經(559) 陈培站 《汝南王修治古塔铭》技法解析

标签:
杂谈 |
分类: 古缘堂语-書法經 |
陈培站 《汝南王修治古塔铭》技法解析
我与翰墨结缘已有二十余载。学习初期正值书法刚刚复兴之时,能用毛笔临习颜、柳楷书,我感觉已是一件很幸福、很快乐的事了。这一路走来,磕磕绊绊,悲欣交集,感触良多。真、草、隶、篆皆曾尝试,从柳、颜、欧、赵到智永,再到“二王”、钟繇、魏碑,我走的是一条从流到源的书学之路。
魏碑上承汉晋,下启唐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尤殊。其笔法浑穆,点画峻厚,意态奇逸,骨法洞达。我于摩崖刻石、碑碣墓志皆有涉猎,临摹了大量常见的北魏墓志、造像题记、摩崖刻石,最喜《汝南王修治古塔铭》。它结合了魏碑茂密雄健之精神,结体于精妙处见姿势,为北魏诸碑之杰出者。学习魏碑从此碑汲取营养,可上溯隋及南北朝之妙,下寻中晚唐之风。就风格流派而言,其属于豪放派一路。统览全篇,字体宽博,章法井然,气韵苍古,意态端严。观其用笔,方圆兼施,于率意起落中纵笔为体。
下面,我想分享一下自己临摹《汝南王修治古塔铭》的些许心得。
前些年,在书法的学习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魏碑上。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偏好率性野逸、朴拙奔放一类的魏碑风格,于是对《汝南王修治古塔铭》进行了认真临摹。该碑字迹不大,拙中藏巧、遒劲奔放。每每读之、临之,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莫名的冲动。
谈到临,我们必须先清楚临之目的。临摹是中国传统艺术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技艺的学习、风格的吸收,同时也是艺术感觉的积累和提升。对于《汝南王修治古塔铭》的临摹,我们应该取舍什么?为了探索从碑刻到墨迹的转换,我刻意写得爽利干净、富于速度感。这样固然偶有神采飞扬之处,但却疏于浑厚沉静的表达。在临习此碑时,我不但注意表现魏碑刚劲的刀刻味,而且注重表现毛笔书写的丰富性,力求做到见刀见笔、方圆并济。
《汝南王修治古塔铭》拓本局部
陈培站临《汝南王修治古塔铭》局部
我认为一个书法家在创作上应该具有三种基本能力:诸名家法书的临帖储备能力、多门类艺术营养的综合吸取能力和文字与书写创作相统一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有灵感与性情。创作通常是指临帖和个性的综合体现,对此我有两点认识。一是要懂得书体的融合。魏碑在创作中更具有表现力。其从风格上分为官碑和民碑两类。官碑以气象宏大、稳定持重为主;民碑以自由奔放、妙趣横生为主。《汝南王修治古塔铭》便是民碑的代表作之一。二是要认识到书法是一门学问。我们不仅要书写,还要在书写过程中不断提升审美认识和理解能力。当然,也可以在书法以外事物中寻找灵感。上乘的书法作品应该具备章法合理、黑白协调、干湿相宜、疏密有致、欹正穿插、曲直有度、方圆结合、高低错落等特点。
在创作中,我以《汝南王修治古塔铭》为基调,略参其他北魏石刻和墓志,以篆隶书线质入楷,选用仿古纸,以毛笔界出4厘米黑线方格。书写时,注重字形大小、点画粗细、结构正欹的对比,突出墨色的干湿、虚实变化,追求率性野逸、涉笔成趣的风格。我让结字因势生形,增加字形大小错落,使字势参差错动,以字的错动引发行间挤压生势,破楷书章法静态易动态难、机械易鲜活难之弊,让每一处笔法、字法与章法都在不经意间体现出鲜活的魅力。
我觉得临习魏碑不宜刻意追求原碑的“刀劈斧凿”,要注意体现出“书写性”。那些漫漶的点画和残缺的偏旁,反而给了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临摹时,在遵循原碑大格调的前提下,要使墨色有干湿、浓淡、虚实变化,点画有曲直、粗细、方圆对比,结体有大小、疏密、欹正呈现,充分体现魏碑天真烂漫、遒劲质朴之趣味。